羅大佑:童年
1、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草叢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
2、福利社裡面什麼都有就是口袋裡沒有半毛錢
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
隔壁班的那個女孩怎麼還沒經過我的窗前
嘴裡的歷史手裡的漫畫心裡初戀的童年
3、總是要等到睡覺前才知道功課只做了一點點
總是要等到考試後才知道該唸的書都沒有念
一寸光陰一寸金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
4、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太陽總下到山的那一邊
沒有人能夠告訴我山裡面有沒有住著神仙
多少平日記憶總是一個人面對著天空發呆
就這麼好奇就這麼幻想這麼孤單的童年
5、Sunny下蜻蜓飛過來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
水彩蠟筆和萬花筒畫不出天邊那一條彩虹
什麼時候才能像高年級的同學有張成熟與長大的臉
盼望著假期盼望著明天盼望長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長大的童年
1、這首歌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是十分強大的。除了優美動聽的旋律之外,歌詞中所表現出來的真摯的情感和對童年生活所作的真實而深刻的描述,更是這首歌歷久不衰的主要原因。而每節歌詞的最後一行點明這一節的主題。
2、首節寫等待遊戲的童年:
(1)知了的叫聲刺耳又單調,好比學習的枯燥與無聊;
(2)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使人感到一種無盡的空虛和寂寥;
(3)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唧唧喳喳”用得非常生動,而“拼命”二字,則把老師的用心良苦與學生的無可奈何形象地傳達出來。
3、第二節寫愛零食、愛漫畫,以及在心裡初戀的童年:
福利社是指附屬於學校的小型商店,該詞在臺灣的影視、歌曲中較為多見,在大陸則被稱為“小賣部”。師生可以在福利社買到飲料、零嘴、文具等物品。
(1)作者先說“福利社裡面什麼都有”,接著卻說口袋裡“沒有半毛錢”,這種尖銳衝突的現實令人在苦笑中透著無奈。
(2)諸葛四郎和魔鬼黨是臺灣六十年代最有影響的一份漫畫雜誌《漫畫大王》裡的人物。童年時的作者,最關心的不是學習,而是漫畫故事裡的人物與情節,——其實兒童時的我們又有誰不是這樣?
(3)第三行寫初戀的情結,雖然作者只用了一個簡單的心理動作,卻將初戀時的那種患得患失的忐忑心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4、第三節寫迷迷糊糊的童年:
(1)前兩節講的都是學習之外的事情,那些是兒童的天性使然,是自然的、不可抗拒的;
(2)我們的小主人公自然也明白那些是不好的,學生的主要任務當然還是學習,因此不免產生了內疚和不安的情緒。
(3)在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的對立中,童年的美好時光就這樣不知不覺、迷迷糊糊地度過。
如果我們用心去讀,就會發現第一行寫的是一天,第二行寫的是一年,這和第四行“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正好對應起來。
實際上,基本上每節第四行的三個短句和前三行都有這種對應關係。這首詩表面上讀來輕鬆自然,但剖析過後卻又顯得處處謹嚴,真正有“芙蓉出天然”的美妙與極致。
5、第四節寫好奇、幻想而孤單的童年:
(1)太陽每天東昇西落,這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卻也能引起孩子們好奇的猜想。
(2)孩子們最願意看的那些神魔鬼怪的故事,自然也就有了對它們的猜疑和幻想,他們相信世界上是有鬼怪的。
(3)“多少的日子裡,總是一個人面對著天空發呆”,雖然寥寥幾筆,但無疑卻是孤獨的內心世界的一幅絕好寫照。
6、第五節寫盼望假期、盼望明天、盼望長大的童年:
(1)第一行描繪了一幅動人的田園風光,令人想起了在假期裡所進行的愉快的遠遊,也抒發了孩子們親近自然、嚮往自由的迫切的心情。
(2)“彩虹”代表每個孩子心中的夢想,那是用水彩蠟筆和萬花筒也不能描繪其萬一的。
(3)擁有一張成熟與長大的臉,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必再聽大人們喋喋不休的嘮叨,這正是每個孩子最大的心願。
(4)所以,孩子們都“盼望著明天”,其實也就是盼望能儘快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首詩每節的前三行都是對童年意象的描述,第四行則是對這些生活片段所作的總結。由於這些意象具有童年生活的典型性和形象性,因而更能打動人心,使人百讀不厭、經久難忘。
全詩分五節,每節四行,通押“言前”韻,韻式自由。語言近乎口語,稍顯冗長,因此,這首詩更適合吟誦,而非吟詠。儘管詩句的節奏和散文的節奏相近,但從整體來看,還是有規律可循的,那就是節與節之間相類似的語法結構:前兩行都由兩個詩句組成,每行大體為四步;第三行大體也是兩個詩句,大致為五步;第四行由三個短句組成,音步為四步。這種節間的對稱可以使全詩形成一種廣義上的節奏,同時也可以把渙散的詩節凝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羅大佑:童年
1、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草叢邊的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
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
2、福利社裡面什麼都有就是口袋裡沒有半毛錢
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到那支寶劍
隔壁班的那個女孩怎麼還沒經過我的窗前
嘴裡的歷史手裡的漫畫心裡初戀的童年
3、總是要等到睡覺前才知道功課只做了一點點
總是要等到考試後才知道該唸的書都沒有念
一寸光陰一寸金老師說過寸金難買寸光陰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
4、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太陽總下到山的那一邊
沒有人能夠告訴我山裡面有沒有住著神仙
多少平日記憶總是一個人面對著天空發呆
就這麼好奇就這麼幻想這麼孤單的童年
5、Sunny下蜻蜓飛過來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
水彩蠟筆和萬花筒畫不出天邊那一條彩虹
什麼時候才能像高年級的同學有張成熟與長大的臉
盼望著假期盼望著明天盼望長大的童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長大的童年
1、這首歌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是十分強大的。除了優美動聽的旋律之外,歌詞中所表現出來的真摯的情感和對童年生活所作的真實而深刻的描述,更是這首歌歷久不衰的主要原因。而每節歌詞的最後一行點明這一節的主題。
2、首節寫等待遊戲的童年:
(1)知了的叫聲刺耳又單調,好比學習的枯燥與無聊;
(2)鞦韆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使人感到一種無盡的空虛和寂寥;
(3)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唧唧喳喳寫個不停,“唧唧喳喳”用得非常生動,而“拼命”二字,則把老師的用心良苦與學生的無可奈何形象地傳達出來。
3、第二節寫愛零食、愛漫畫,以及在心裡初戀的童年:
福利社是指附屬於學校的小型商店,該詞在臺灣的影視、歌曲中較為多見,在大陸則被稱為“小賣部”。師生可以在福利社買到飲料、零嘴、文具等物品。
(1)作者先說“福利社裡面什麼都有”,接著卻說口袋裡“沒有半毛錢”,這種尖銳衝突的現實令人在苦笑中透著無奈。
(2)諸葛四郎和魔鬼黨是臺灣六十年代最有影響的一份漫畫雜誌《漫畫大王》裡的人物。童年時的作者,最關心的不是學習,而是漫畫故事裡的人物與情節,——其實兒童時的我們又有誰不是這樣?
(3)第三行寫初戀的情結,雖然作者只用了一個簡單的心理動作,卻將初戀時的那種患得患失的忐忑心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4、第三節寫迷迷糊糊的童年:
(1)前兩節講的都是學習之外的事情,那些是兒童的天性使然,是自然的、不可抗拒的;
(2)我們的小主人公自然也明白那些是不好的,學生的主要任務當然還是學習,因此不免產生了內疚和不安的情緒。
(3)在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的對立中,童年的美好時光就這樣不知不覺、迷迷糊糊地度過。
如果我們用心去讀,就會發現第一行寫的是一天,第二行寫的是一年,這和第四行“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正好對應起來。
實際上,基本上每節第四行的三個短句和前三行都有這種對應關係。這首詩表面上讀來輕鬆自然,但剖析過後卻又顯得處處謹嚴,真正有“芙蓉出天然”的美妙與極致。
5、第四節寫好奇、幻想而孤單的童年:
(1)太陽每天東昇西落,這是最平常不過的事情,卻也能引起孩子們好奇的猜想。
(2)孩子們最願意看的那些神魔鬼怪的故事,自然也就有了對它們的猜疑和幻想,他們相信世界上是有鬼怪的。
(3)“多少的日子裡,總是一個人面對著天空發呆”,雖然寥寥幾筆,但無疑卻是孤獨的內心世界的一幅絕好寫照。
6、第五節寫盼望假期、盼望明天、盼望長大的童年:
(1)第一行描繪了一幅動人的田園風光,令人想起了在假期裡所進行的愉快的遠遊,也抒發了孩子們親近自然、嚮往自由的迫切的心情。
(2)“彩虹”代表每個孩子心中的夢想,那是用水彩蠟筆和萬花筒也不能描繪其萬一的。
(3)擁有一張成熟與長大的臉,意味著可以隨心所欲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必再聽大人們喋喋不休的嘮叨,這正是每個孩子最大的心願。
(4)所以,孩子們都“盼望著明天”,其實也就是盼望能儘快地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首詩每節的前三行都是對童年意象的描述,第四行則是對這些生活片段所作的總結。由於這些意象具有童年生活的典型性和形象性,因而更能打動人心,使人百讀不厭、經久難忘。
全詩分五節,每節四行,通押“言前”韻,韻式自由。語言近乎口語,稍顯冗長,因此,這首詩更適合吟誦,而非吟詠。儘管詩句的節奏和散文的節奏相近,但從整體來看,還是有規律可循的,那就是節與節之間相類似的語法結構:前兩行都由兩個詩句組成,每行大體為四步;第三行大體也是兩個詩句,大致為五步;第四行由三個短句組成,音步為四步。這種節間的對稱可以使全詩形成一種廣義上的節奏,同時也可以把渙散的詩節凝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