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95486961218

    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間,美國有關研究人員在美國西方電器公司霍桑工廠進行了有關工作條件、社會因素與生產效率之間關係的試驗。這項試驗的代表人物是美國哈佛大學教授喬治·埃爾頓·梅奧。在這項試驗的基礎上,梅奧創立了早期的行為科學——人際關係學說。霍桑試驗分為四個階段。  ①工場照明試驗

      工場照明試驗是要證明工作環境與生產率之間有無直接的因果關係。試驗結果說明,照明度與生產率之間並無直接的因果關係,照明燈光僅是影響產量的一個因素,還有其他因素對工人勞動生產率產生影響。

      ②繼電器裝配室試驗

      繼電器裝配室試驗目的是,透過試驗發現各種工作條件變動對生產率的影響。

      ③談話研究  梅奧還進行了另一方面的試驗,即用二年多的時間對兩萬多名職工進行了調查。透過這個試驗,梅奧等人又一次發現,物質條件的變化往往對生產率的影響不大,人們的工作成績還受其他人的因素影響,即不僅僅取決於個人自身,還取決於群體成員。

      ④觀察研究  梅奧又組織了

    “接線板小組觀察室”試驗。目的是想搞清楚社會因素對激發工人積極性的重要性。梅奧等人由此得出結論:實際生產中,存在著一種“非正式團體”,在決定著每個人的工作效率,對每個職工來說,其在群體中的融洽性和安全性比工資、獎金等物質因素有更重要的作用。

      透過以上試驗,梅奧等人認識到,人們的生產效率不僅要受到生理方面、物質方面等因素的影響,更要受到社會環境、心理等方面的影響。這個結論對“科學管理”只重視物質條件,忽視社會環境、心理因素對工人的影響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根據霍桑試驗,梅奧於1933年出版了《工業文明中人的問題》一書,提出了與古典管理理論不同的新觀點——人際關係學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到中年的男人,老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想事情容易哭,但又不是脆弱,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