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宓子賤去治理亶父,擔心魯君聽信他人讒言,從而使自己不能在亶父實行自己的主張。要辭行的時候,請求魯君派兩個親信官員隨同行。到亶父後,亶父的官員都來參見。宓子賤讓那兩個同來的官員書寫文書。他們一提筆,宓子賤從旁邊不時地搖動他們的胳膊。這兩位官員寫不好,宓子賤就為此大發雷霆。兩位官員很為難,便告辭請求回去。宓子賤說:“你們寫字都寫不好,趕快回去吧!”兩位官員回朝向魯君報告說 :“宓子賤不讓我們寫好字。”魯君問:“為什麼?”兩位官員回答說:“宓子賤讓我們書寫文書時,卻不時地搖動我們的胳膊,這樣我們那能寫好啊,寫壞了他卻呵責我們。亶父的官員們都笑話宓子賤。這就是我們要離開亶父的原因!”魯君聽了長嘆一聲,感慨地說:“宓子賤是用這個方法來勸諫我呀!我經常擾亂宓子賤,使他不能實行自己的主張,這樣的事一定有過好幾次了。沒有你們兩個人,我幾乎要犯錯誤了!”於是派遣人到亶父傳令:“從今以後,亶父不是屬我所有的了,而是屬你所有的了。凡是利於亶父的事情,你決定了就辦吧!”出自戰國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原文:宓子賤治亶父,恐魯君之聽讒言,令己不得行其術也。將辭而行,請近吏二人於魯君與之俱。至於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賤令吏二人書。吏將書,宓子賤從旁時掣搖其肘。吏書之不善,宓子賤為之怒。吏甚患之,宓子賤曰:“子之書甚不善,子勉歸矣!”二吏歸報於君曰:“宓子不可為書。”君曰:“何故?”對曰:“宓子使臣書,而時掣搖臣之肘,書惡而又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辭而去也。”魯君太息而嘆曰:“宓子以此諫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亂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術,必數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幾過!”遂發所愛,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來亶父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於亶父者,子決為之矣。五歲而言其要。”宓子敬諾,得行其術於亶父 。擴充套件資料《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秦統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戰國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呂氏春秋》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注重博採眾家學說,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採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而貫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屬於道家,所以《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戰國晚期的呂不韋,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商人。他由商入政,扶立國君,進入政治高層。他志向宏大,主編《呂氏春秋》,留下了“一字千金”的典故。在管理思想史上,這部書有著特殊的價值,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從學術角度觀察,它具有濃厚的自然主義色彩;從管理角度觀察,它充滿了功利主義色彩。《呂氏春秋》透過對先秦諸子的修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管理思想的全域性性、整體性和深刻性上,都有自己的建樹。從陰陽五行的理論架構,到經驗主義的具體論證;從養生和貴己的“內聖”,到君臣之道和善治天下的“外王”;從個人和國家、社會和政權之間的關係調適,到自然之道支配下的生理、物理、事理和心理的互相配套,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
譯文:宓子賤去治理亶父,擔心魯君聽信他人讒言,從而使自己不能在亶父實行自己的主張。要辭行的時候,請求魯君派兩個親信官員隨同行。到亶父後,亶父的官員都來參見。宓子賤讓那兩個同來的官員書寫文書。他們一提筆,宓子賤從旁邊不時地搖動他們的胳膊。這兩位官員寫不好,宓子賤就為此大發雷霆。兩位官員很為難,便告辭請求回去。宓子賤說:“你們寫字都寫不好,趕快回去吧!”兩位官員回朝向魯君報告說 :“宓子賤不讓我們寫好字。”魯君問:“為什麼?”兩位官員回答說:“宓子賤讓我們書寫文書時,卻不時地搖動我們的胳膊,這樣我們那能寫好啊,寫壞了他卻呵責我們。亶父的官員們都笑話宓子賤。這就是我們要離開亶父的原因!”魯君聽了長嘆一聲,感慨地說:“宓子賤是用這個方法來勸諫我呀!我經常擾亂宓子賤,使他不能實行自己的主張,這樣的事一定有過好幾次了。沒有你們兩個人,我幾乎要犯錯誤了!”於是派遣人到亶父傳令:“從今以後,亶父不是屬我所有的了,而是屬你所有的了。凡是利於亶父的事情,你決定了就辦吧!”出自戰國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原文:宓子賤治亶父,恐魯君之聽讒言,令己不得行其術也。將辭而行,請近吏二人於魯君與之俱。至於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賤令吏二人書。吏將書,宓子賤從旁時掣搖其肘。吏書之不善,宓子賤為之怒。吏甚患之,宓子賤曰:“子之書甚不善,子勉歸矣!”二吏歸報於君曰:“宓子不可為書。”君曰:“何故?”對曰:“宓子使臣書,而時掣搖臣之肘,書惡而又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辭而去也。”魯君太息而嘆曰:“宓子以此諫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亂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術,必數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幾過!”遂發所愛,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來亶父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於亶父者,子決為之矣。五歲而言其要。”宓子敬諾,得行其術於亶父 。擴充套件資料《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秦統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戰國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呂氏春秋》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注重博採眾家學說,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採陰陽、儒墨、名法、兵農諸家學說而貫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屬於道家,所以《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戰國晚期的呂不韋,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商人。他由商入政,扶立國君,進入政治高層。他志向宏大,主編《呂氏春秋》,留下了“一字千金”的典故。在管理思想史上,這部書有著特殊的價值,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有組織按計劃編寫的文集。從學術角度觀察,它具有濃厚的自然主義色彩;從管理角度觀察,它充滿了功利主義色彩。《呂氏春秋》透過對先秦諸子的修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管理思想的全域性性、整體性和深刻性上,都有自己的建樹。從陰陽五行的理論架構,到經驗主義的具體論證;從養生和貴己的“內聖”,到君臣之道和善治天下的“外王”;從個人和國家、社會和政權之間的關係調適,到自然之道支配下的生理、物理、事理和心理的互相配套,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