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認為現代人寫詩並不一定要押平水韻。
用普通話甚至方言都是可以的,這取決你的目標讀者是誰,如果你想向古人致敬,那一定要合平水韻;如果你想在詩詞界得到較廣泛的認可,還是符合平水韻更好一些;如果你只是想讓周圍朋友來閱讀,那至少要用普通話讀來協調才行;如果你是給老家家人或者老鄉讀,用方言韻也是可以的。
要知道平水韻並不是寫詩的唯一標準,也有用吳語韻,粵語韻都方言音韻的(比如廖仲愷的哥哥廖仲舒就寫過很多不符合平水韻的粵語詩,在粵語區有一定的影響),只是平水韻是流傳最廣,得到最廣泛公認的一種韻。用今韻或者方言韻寫詩當然是可以的,但如果沒有優秀的作者和相應的讀者群裡,無法產生可以流傳的作品,肯定就沒有影響力。
第二:我認為,作為一個嚴肅的詩詞愛好者,應該學習並且能較為熟練地運用平水韻。
一方面,先入後出,你一定要先能熟練運用平水韻,才能更準確地欣賞古人作品的美感,才能深入理解平水韻,才有資格判斷平水韻是不是該丟掉。只有能夠熟練運用平水韻的人,才有資格說詩韻改革的事情。
另一方面,古人早就發現有些韻部不適用於當前的語言,比如十三元,元、昏就不押韻,宋代人寫詞的使用,就把這個部拆開來用了,在後人總結的詞林正韻裡,十三元就被拆成兩部,這說明宋代人意識到這兩部分字不適合通押,但是宋以後的人只把這種改變應用到了詞體,寫詩還是依照平水韻的韻部,一直到今,某種角度,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正規化。
第三:我認為,在依照平水韻的前提下,最好是不影響今音閱讀。
這主要說的是韻腳了,比如十灰,分成兩個半部,最好不要通押,當然對於熟悉平水韻的人而言,閱讀起來並沒有問題。這個韻部,我個人一般不混用,極偶爾會將“回”字放在半2區中混用,主要是因為這個字在古詩中較常見。 [十灰半1]灰恢魁隈回徊槐[佳韻同]梅枚玫媒煤雷頹崔催摧堆陪杯醅嵬推[支韻同]詼裴培盔偎煨瑰茴追胚徘坯桅傀儡[賄韻同]莓 [十灰半2]開哀埃臺苔抬該才材財裁栽哉來萊災猜孩徠駘胎唉垓挨皚呆腮
十三元問題最突出,前半部和後半部今人寫作最好不要通押,我基本上不會混用。 【十三元半1】元原源沅黿園袁猿垣煩蕃樊喧萱暄冤言軒藩媛援轅番繁翻幡璠鴛鵷蜿湲爰掀燔圈諼 【十三元半2】魂渾溫孫門尊[樽]存敦墩燉暾蹲豚村屯囤[囤積]盆奔論[動詞]昏痕根恩吞蓀捫昆鯤坤侖婚閽髡餛噴猻飩臀跟瘟飧棔
第四:關於使用普通話押韻,需要知道的一些事情:
1、現在聲韻改革主流倡導的是中華新韻十四韻,目前是不成熟的。
現在聲韻改革,所謂新韻,主要是指的《中華新韻》。中華新韻原本是民國時期釋出的,保留了入聲字,其實大致上和詞林正韻重合,一共劃分成十八部。這個是官方修訂發行的,但實際上現在用的人並不多。 現在人口中稱的新韻,指的是中華詩詞學會出的《中華新韻》十四韻簡表,這只是個框架,並不成熟。最大的問題是依據普通話,廢除了入聲字;第二個一些韻部合併的過於寬泛了,比如ing和ong,實際用起來,很多人感覺也不押韻。
2、中華新韻不等於普通話:
普通話是口語,新韻是字典音,字典音和口語之間是存在差異的。比如“正好”的正字,字典音是zhèng,而口語中可以都成zhěng,播音員都是讀字典音,但你知道播音腔和口語是不一樣的,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而且讀音會隨著時間,會經常出現變化,這個就給平仄帶來麻煩。
變調問題,比如“一”、“八”、“不”等字在不同的聲調前面會有不同的聲調,這樣平仄也會發生變化;上聲變調問題,連續兩個上聲,前一個上聲字會發生變化;當然這些可以透過約定,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分辨的清楚的,而且在詩句中,斷句方式不同,可以改變這種讀音。這樣就給平仄帶來進一步的麻煩。
結論:我的觀點,現代人寫詩,首先要熟悉平水韻創作,然後可自己根據選擇韻表,使用新韻寫詩,目前存在不少問題,在這些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之前,不妨以平水韻為依據,兼顧今音來創作。這樣既能有利於今人朗誦,又不脫離傳統,容易得到更多業內人士的認同。
現在很多人都不認識平水韻了,以後會越來越少人知道平水韻,創作詩詞不要平水韻和新韻混用就好了,創作完標註一下是平水韻還是新韻就好了
首先:我認為現代人寫詩並不一定要押平水韻。
用普通話甚至方言都是可以的,這取決你的目標讀者是誰,如果你想向古人致敬,那一定要合平水韻;如果你想在詩詞界得到較廣泛的認可,還是符合平水韻更好一些;如果你只是想讓周圍朋友來閱讀,那至少要用普通話讀來協調才行;如果你是給老家家人或者老鄉讀,用方言韻也是可以的。
要知道平水韻並不是寫詩的唯一標準,也有用吳語韻,粵語韻都方言音韻的(比如廖仲愷的哥哥廖仲舒就寫過很多不符合平水韻的粵語詩,在粵語區有一定的影響),只是平水韻是流傳最廣,得到最廣泛公認的一種韻。用今韻或者方言韻寫詩當然是可以的,但如果沒有優秀的作者和相應的讀者群裡,無法產生可以流傳的作品,肯定就沒有影響力。
第二:我認為,作為一個嚴肅的詩詞愛好者,應該學習並且能較為熟練地運用平水韻。
一方面,先入後出,你一定要先能熟練運用平水韻,才能更準確地欣賞古人作品的美感,才能深入理解平水韻,才有資格判斷平水韻是不是該丟掉。只有能夠熟練運用平水韻的人,才有資格說詩韻改革的事情。
另一方面,古人早就發現有些韻部不適用於當前的語言,比如十三元,元、昏就不押韻,宋代人寫詞的使用,就把這個部拆開來用了,在後人總結的詞林正韻裡,十三元就被拆成兩部,這說明宋代人意識到這兩部分字不適合通押,但是宋以後的人只把這種改變應用到了詞體,寫詩還是依照平水韻的韻部,一直到今,某種角度,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正規化。
第三:我認為,在依照平水韻的前提下,最好是不影響今音閱讀。
這主要說的是韻腳了,比如十灰,分成兩個半部,最好不要通押,當然對於熟悉平水韻的人而言,閱讀起來並沒有問題。這個韻部,我個人一般不混用,極偶爾會將“回”字放在半2區中混用,主要是因為這個字在古詩中較常見。 [十灰半1]灰恢魁隈回徊槐[佳韻同]梅枚玫媒煤雷頹崔催摧堆陪杯醅嵬推[支韻同]詼裴培盔偎煨瑰茴追胚徘坯桅傀儡[賄韻同]莓 [十灰半2]開哀埃臺苔抬該才材財裁栽哉來萊災猜孩徠駘胎唉垓挨皚呆腮
十三元問題最突出,前半部和後半部今人寫作最好不要通押,我基本上不會混用。 【十三元半1】元原源沅黿園袁猿垣煩蕃樊喧萱暄冤言軒藩媛援轅番繁翻幡璠鴛鵷蜿湲爰掀燔圈諼 【十三元半2】魂渾溫孫門尊[樽]存敦墩燉暾蹲豚村屯囤[囤積]盆奔論[動詞]昏痕根恩吞蓀捫昆鯤坤侖婚閽髡餛噴猻飩臀跟瘟飧棔
第四:關於使用普通話押韻,需要知道的一些事情:
1、現在聲韻改革主流倡導的是中華新韻十四韻,目前是不成熟的。
現在聲韻改革,所謂新韻,主要是指的《中華新韻》。中華新韻原本是民國時期釋出的,保留了入聲字,其實大致上和詞林正韻重合,一共劃分成十八部。這個是官方修訂發行的,但實際上現在用的人並不多。 現在人口中稱的新韻,指的是中華詩詞學會出的《中華新韻》十四韻簡表,這只是個框架,並不成熟。最大的問題是依據普通話,廢除了入聲字;第二個一些韻部合併的過於寬泛了,比如ing和ong,實際用起來,很多人感覺也不押韻。
2、中華新韻不等於普通話:
普通話是口語,新韻是字典音,字典音和口語之間是存在差異的。比如“正好”的正字,字典音是zhèng,而口語中可以都成zhěng,播音員都是讀字典音,但你知道播音腔和口語是不一樣的,類似的例子還有不少,而且讀音會隨著時間,會經常出現變化,這個就給平仄帶來麻煩。
變調問題,比如“一”、“八”、“不”等字在不同的聲調前面會有不同的聲調,這樣平仄也會發生變化;上聲變調問題,連續兩個上聲,前一個上聲字會發生變化;當然這些可以透過約定,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分辨的清楚的,而且在詩句中,斷句方式不同,可以改變這種讀音。這樣就給平仄帶來進一步的麻煩。
結論:我的觀點,現代人寫詩,首先要熟悉平水韻創作,然後可自己根據選擇韻表,使用新韻寫詩,目前存在不少問題,在這些問題得到妥善解決之前,不妨以平水韻為依據,兼顧今音來創作。這樣既能有利於今人朗誦,又不脫離傳統,容易得到更多業內人士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