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吃貨小路

    貴州六盤水,也叫中國涼都,全年平均氣溫在19度還是17度?具體是多少忘記了!最愛我大涼都的羊肉粉,烙鍋,豆湯圓子火鍋,冰淇淋,砂鍋粉等等,美食太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 2 # 閩南曉進

    閩南泉州的:面線糊、醋肉、海蠣餅、蔥油餅、肉粽、牛肉羹、泉州鹹飯、土筍凍、泉州滷麵”等......我最喜歡的就是面線糊+醋肉、花生、大腸配上一根油條,這早餐簡直美味的!

  • 3 # 偶得趣知錄

    應該是剁辣椒吧。

    以前有個同鄉,他說在外面當兵幾年回來,在長沙的汽車東站吃炒粉。吃到剁辣椒的味道,眼淚都留下來了,連吃了三大碗。

    我自己也經常有這樣的感覺,之前在外面奔波,總是想念剁辣椒炒菜的味道。現在回長沙定居,一年四季,冰箱裡都少不了一罐剁辣椒。炒肉放一點,蒸魚放一點,就差青菜湯裡沒放了。

    很小的時候更誇張。有時候家裡沒什麼菜吃,就是罈子裡舀一碗剁辣椒,在鍋裡翻炒幾下,就是一碗下飯菜。即使碰到有菜的時候,也會裝一小碟在桌上佐餐。

    剁辣椒,可以說是印在骨子裡的風味。

  • 4 # 雲間月82

    各地美食都有自己的特色,要說起河南,小編曾經去過河南三門峽,有幸逛了一下當地的風景區,記得很清楚,當時還去了河南的黃河公園,黃河公園可以說是很美了,現在規模也被開發的很大,河水非常清澈,因為黃河公園之大,所以只能騎腳踏車將美景盡收眼底,除此之外,當然還吃了河南地道的小吃,河南和陝西距離較近,也有特色肉夾饃,但是兩者不管是從味道和做法上都不太一樣。記得那天去黃河公園遊玩時早上順便就在居住的酒店下吃了一碗胡辣湯,味道鮮美,辣味中帶著肉丸的香味,同時還有各種配菜,不禁讓人垂涎三尺。

    下面我們將細說河南胡辣湯,在各地名產中,胡辣湯算是數一數二的了,胡辣湯香味十足, 光是聞一下就讓你感受無盡的美味,胡辣湯味道鮮美,入口有淡淡的辣味,較為濃稠,喝起來非常滋潤腸道,很是養脾胃哦!

    胡辣湯製作非常有講究,胡辣湯製作原料基本相同,但不同的地方做法略有不同,胡辣湯裡面經常會放有海帶、花生米、胡椒粉等。製作胡辣湯最主要的原料其實就是面了,和麵非常有講究,不需要太多的水,面一定要保證硬度,完了之後將和好的面放入布兜當中,用水不斷清洗,經過多次清洗之後,面裡邊的澱粉將會被洗掉,剩下的就是麵筋了。

    麵筋製作成功之後就是製作胡辣湯了,需要將洗面筋的水放在鍋中,完了加上準備好的花生米,花生米必須是打碎的哦,利用火進行燒製,既可以開大火,也可以開慢火,水燒開之後,將各種配料及調料返給鍋中,在用火繼續燒,過上一段時間美味的胡辣湯就做好了。很多人吃胡辣湯的時候喜歡給裡邊放點醋,其實怎麼吃全憑各自的喜好了!

    上面已經給大家詳細介紹了關於胡辣湯的做法,在家無聊的你,可以試著做一下哦。在河南,胡辣湯被當做早餐吃,去河南,隨處可見小攤販擺著攤子賣胡辣湯,胡辣湯不光好吃,味道還非常豐富呢,有機會去河南的話一定要嚐嚐它的美味哦!

    河南人做胡辣湯不能少一樣東西,那就是肉,將肉切成小丁狀,也可以將其切成片狀,煮熟之後的肉片和湯一同入口,滋味絕妙無比!胡辣湯最美妙的滋味其實是在於它淡淡的辣味,胡椒味道與各種配菜融合在一起,燙燙的感覺非常美妙,對了,吃胡辣湯一定要在它很熱的時候吃,不然就會成團,涼了就不太好好吃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吃胡辣湯的時候端上來慢慢一大碗,非常粘稠,攪著攪著濃稠的湯汁就會慢慢變得很稀,胡辣湯上來一般都是一大碗,分量很足,但人們還是會吃光它。

  • 5 # 雲中白鶴829

    我的家鄉廬江在皖中,北臨巢湖,東南近長江,西依大別山餘脈,自古屬魚米之鄉,是三國名將周瑜故里,也是晚清淮軍之鄉,著名的抗日名將孫立人的出生地。這裡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名人輩出。漢屬廬江郡,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故事的發生地。生於斯,長於斯,這裡的美食眾多,下面淺談農家飯菜一一山粉圓子燒肉。記憶裡這就是兒時的美味了,直到今天只要一回到故鄉,一到飯點都要央求母親做上一道來解饞。具體加工過程是用農家常見的紅薯,經過粉碎後淘洗沉澱成白薯澱粉,置日光下曬乾,食用時用冷水浸泡至糊狀,鍋入菜籽油稍熱,倒入白薯粉糊兩面煎熟盛起,切成大塊待用。另起鍋把切塊的帶皮五花肉放入,肥的多些,把油熬出再放入蔥姜大蒜料酒,適量醬油鹽以及半熟的白薯粉塊,再加入一勺水蓋好益悶一刻鐘,香噴可口的山粉圓子燒肉就好出鍋了。大快朵頤,配上泥河產的海神花雕簡直美不勝收,樂不思滬了。廬江特產最有名的當數小紅頭了,又名油糖燒賣,被收入中國名典。始於清末,系淮軍名將吳長慶出兵北韓抗日時所創,以細面,糯米,白糖,豬油,金橘,桂花精心製成。其外形如盛開的石榴花,因頂端用食用色素染上一點紅,故而得名。麵皮酥香,餡心肥甜,早餐老少皆宜。另外廬江的米餃也是很有名的,總之故鄉的美食就是媽媽做的味道,令人難以忘懷呀!

  • 6 # 銘仔子666

    鹹菜在廣東,就像一套“日常生活的解決方案”,專治各種“我太難了”。

    當你覺得口齒乾涸、沒有胃口、生活寡淡,不管是客家人、潮汕人還是老廣,整上一點鹹菜酸菜總沒錯,而老饕買酸菜前都會先擠掉水分。

    潮汕人吃鹹菜

    鹹菜、老火湯,這兩個詞看似毫不相關,卻在潮汕名片“鹹菜豬肚湯”裡融合得恰到好處。

    整個豬肚先煲出味,再把豬肚撈出切條,和切成片的潮汕鹹菜一起咕嘟個10分鐘就可以。

    鹹菜蓋掉豬肚的髒氣,暖心的肚湯同時多了一層酸鹹的活潑跳脫,切成大片的鹹菜莖吃起來刷刷脆,和豬肚的腍脆層次分明。

    十月,正是一年中大芥菜品相的巔峰,這個芥菜品種莖多葉少,肉厚豐腴。

    潮汕人剝下芥菜的老葉,切半曬得微皺,再用鹽把外瓣揉得稍軟,一層鹽一層菜疊放,壓上重石,壓出水分。

    有的汕頭人還往裡頭加南姜碎或者米湯,增添風味。

    芥菜在大缸中自然發酵三十天左右就能吃了,乳酸菌賦予了它嶄新的生命。

    原本微苦辛辣、生性寒涼的芥菜,醞釀成了偏鹹、微酸、爽脆生津的潮汕鹹菜。

    有鹽味就下飯,有潮汕鹹菜就送粥。

    這唾手可得的巧味,陪伴潮汕人從小到老,從老一輩到年輕一輩,從本地陪伴到外地,從大陸陪伴到南洋。

    有的海外華僑回鄉探親,回程必須捎帶上一袋家鄉的鹹菜,以解鄉愁。

    除了配白糜,鹹菜還能讓蔬果豆類、海鮮這類清淡的食材生立馬有味。

    潮汕人愛用它炒個麻魚,燜個脆皖,蒸條鯧魚,鹹菜中的氨基酸把魚的鮮甜托起,除腥去異,這個烹飪思路適用於大量水產品。

    潮汕鹹菜的厲害之處,不光是給清淡食材增味,更在於把味濃食物變得中和,開頭的豬肚湯、炒豬肚就是絕佳的應徵。

    不僅如此,要是沒有鹹菜,一碗肉汁黏嘴的隆江豬腳飯就不再完整。雖然量不比豬腳,但每一筷子清清爽爽的鹹菜,都彌足珍貴。

    “沒肉吃,沒關係,如果沒雜鹹,日子就過不下去了!”

    潮汕人把醃菜鹹菜總稱雜鹹,一擺就擺一桌,橄欖菜、鹹水梅、滷蛋、滷豆乾、榨菜俱全。

    如果說酸溜的鹹菜是云云雜鹹裡的驚鴻一瞥,那菜脯就是“深藏功與名”。

    明明是蘿蔔乾,為什麼要叫菜脯?

    原來,潮汕人叫蘿蔔為“菜頭”,同樣經歷暴曬醃鹽壓實,蘿蔔被封裝進罐裡,半年後上桌,變成脯(潮汕話中肉乾之意)”。

    (水粿表面鋪滿了鹹香的菜脯)

    菜脯是純粹的咯嘣脆,一口白粥都能嚼得嗶啵作響,鹹香回甜。

    用蝦仁菜脯來炒個蛋,輕而易舉,重度下飯。

    燜個鰻魚、煮個黃腳立、煲個冬瓜蟹湯,效果和鹹菜相近,但好似多了份來自鄉土的韻味,簡稱土味。

    客家人吃梅菜

    要比接地氣,沒人比得過客家人了。

    當年這群人從北方遷徙而來,一路顛沛,早就深諳食物貯藏之道,醃菜之類的食物更適合我們客家人才對。

    客家梅菜享譽海外,自帶沉著的甘香力量,讓所有人都沉迷,這要源於它“三蒸三曬”的製作智慧。

    每年秋收過後,客家地區的人就種起了冬芥菜,春節剛過,冬芥菜長到了一米高,就可以用來做梅菜了。

    先暴曬凋萎,燙滾水脫青。燙的這一步很重要,決定了成品是否金黃。

    請入缸發酵一晚,獨特的微生物會悄悄附上,再拿出晾曬四五天,快要乾透時,馬上上蒸籠蒸一小時。

    這時,芥菜裡的糖轉化為蜜香。反覆這樣的步驟三次,濃縮著蔬菜精華的梅菜就做好了。

    製作過程中是否加鹽醃,就區隔出了淡味梅菜和鹹味梅菜,後者身披白霜,鹽粒分明。

    甚至同為客家古邑的梅州和惠州,出產的梅菜也有區別,後者取其芯,做出來的梅菜比較淡,吃起更嫩。

    (佈滿鹽霜的鹹梅菜)

    烹飪梅菜,記住一點:搭上肉!

    梅菜扣肉,看似很難,其實只是步驟繁瑣:先把整塊五花肉焯熟,然後就可以拿起牙籤,進入大快人心的密密麻麻扎豬皮環節。

    醃上老抽,把豬皮那面煎成脆脆,整塊肉切片但不必切斷,和泡好炒香的梅菜用高壓鍋一起壓。最後往碟子裡一扣,撒上蔥花,滿屋飄香。

    梅菜因為吸飽了五花腩的油脂,變得潤澤無比,比肉還要搶手;透了梅菜甘香的肥肉,油膩大減,瞬間變得友好了起來,減肥的人也不忍抗拒。

    如果你有幸把梅菜扣肉多放一餐再吃,甘香更濃,不得不讓你感嘆從前少肉從簡的客家智慧。

    同樣道理,經典粵菜“梅菜芯蒸肉餅”、“梅菜蒸皖魚”,都是讓梅菜的甘香和亟待稀釋的單純葷香相融,上桌即硬菜。

    如果你怕麻煩,五花肉薄切微煎出油,加入泡發切小段的梅菜翻鍋,加水燜個十分鐘就可以了,此時梅菜還是脆的,風骨依舊,肉片反倒成了陪襯。

    客家人的廚房裡,都備著梅菜,家裡沒它的話,好像都不好意思呢。

    廣東人共同的醃酸菜

    跟醃了九九八十一天的四川老壇酸菜的老道相比,廣東酸菜還嫩了些。

    新鮮的芥菜清理乾淨曬起皺之後,只需要將它在無油的滾水中燙到輕微脫去葉綠素。

    客家人管這個叫“水碌菜(水綠菜)”,“碌”是客家話裡的“燙”,說明它的工藝介於新鮮和醃之間。

    簡單汆燙,無鹽微酸,清清爽爽,不用反覆沖洗,直接能下鍋炒。

    客家人要是帶你去街邊吃宵夜,必定會點上一盤鍋氣十足的酸菜炒大腸。

    洗淨的豬腸油潤,切成段,嘟嚕嘟嚕地很是可愛。蒜和辣椒爆香,猛火快炒,大腸的腥臊被酸菜的發酵酸味壓得妥帖。

    成菜覆著薄芡,豬大腸未必好嚼,但沁著酸湯的菜汁一定誘惑,讓你全然忘了已是深夜,只想來碗米飯。

    鹹菜也好,梅菜也罷,廣東醃菜,看似像亞硝酸鹽聚會,實際上是粵菜清淡之外的活潑歡愉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中含有增強記憶力的微量元素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