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老師閱讀寫作
-
2 # 肥仔老師談教育
我們敢管啊!只不過效果不好
也不是說“不敢管”。每個寒暑假結束以後,新的學期開始,我們老師的心態都會被調整到比較佳的狀態。新學期開始,我們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會盡力管理好學生,而學生因為經過寒暑假的調整的關係,也還算比較聽話。
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的學生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紀律問題。我們老師也不遺餘力的管理。管理用的是常規方法:口頭教育,寫檢討書,罰站,罰搞衛生,哄“小孩”模式,最後就是叫家長。當這些方法迴圈利用以後,還是沒有效果,甚至是有反效果,我們老師就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我們老師根本沒有後招,也沒有依靠。可能有人會說:“實在不行,就交給學校處理啊”。但其實學校也沒有多少辦法,因為警告、處分這些手段如果不能導致開除,那麼就跟撓癢癢沒什麼區別,有時甚至學校比我們老師還要“軟弱”。
能管,只不過因為“超能力”不夠,效果不好而已“不能管”?能管啊。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我們老師是不能體罰學生的,並不是說你“不能管”,只不過這個“能管”的唯一合法合規的手段就是“口頭教育”,其他的教育方式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踩界。我們老師能夠利用“能管”的手段“口頭教育”教育學生,只不過就是效果不太好而已。可能有人會說:“那是因為你們老師沒能力”。而如果這個能力是對標於“能把樹上的鳥哄下來”,那麼幾乎所有的老師都沒有這個能力。我希望國家能找到大量擁有這個能力的老師,即使是把我換掉,我也認了。
結語綜上所述。我們老師能管,也敢管,只不過以現在合法合規的教育手段,我們管的不好而已。你們可以批判我們老師沒能力,也可以換掉我們老師,但前提是你要找到“能把樹上的鳥哄下來”的人才。至於“舉戒尺”就不討論了,誰敢“舉”,誰願意“舉”,就去“舉”吧。
-
3 # 十堰綠洲新資訊
究竟是什麼弱化了教師懲戒權?現在的教師緣何不敢舉“戒尺”?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獨生子女家庭教育缺乏正常引導
現在獨生子女家庭普遍,尤其是一批獨生子女已成為父母,他們在原生家庭中形成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在新生家庭孩子身上繼續,認為孩子不能受到一絲傷害。其實絕大部分老師的懲戒並不是一種傷害,而是出於關愛。把子女看得過重,嬌生慣養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一些孩子從小過份嬌慣,抗壓能力弱,有的拿離家出走、跳樓當作對付家長的方法。
快樂教育深入人心,社會對教育懲戒不再寬容
近些年來,許多人潛移默化地不再認可教育懲戒是一種必須手段,似乎學習就應該是快樂的,老師只能對學生和顏悅色,久而久之導致一些學生對老師缺乏敬畏。一些學生不把老師放在眼裡,對老師沒有敬畏心。
一些教師缺乏職業道德的案例被輿論片面放大,削弱了教師群體的權威感。
不可否認,現實中存在一些素質不高、缺乏職業道德的教師:有的唯利是圖,利用教師職位向學生銷售商品以牟利,有的索取、收受家長的財物,有的課上不講課外講,牟取鉅額補課費,還有的肆意對學生施以拳腳,甚至進行性侵害。這些案例頻頻曝光後,在網路輿論的放大效應下,很容易讓人們形成對教師群體的負面印象,一些教師因而感覺底氣不足,難以行使懲戒權。
社會、家長、學校多方共識難達成
家長應該對適當的教育懲戒給予一定的理解和支援,健康的師生關係需要共同努力建立起來。濟南盛福實驗小學校長高紅燕認為,對於教育懲戒,應該達成更多共識,即教育懲戒不是非人道、反教育、落後的教育方式,而是現代教育的一部分。只有社會、家庭、學校有效結合,才能教育好中國的下一代。
懲戒尺度難把握
懲戒符合心理學、教育學規律,是有必要的。但是不科學不規範就會被濫用,一些教師認為懲戒就等於懲罰,甚至等於打學生,就會簡單粗暴。要使懲戒有效、規範,教師的教育素質本身要相應提高,有些孩子接受懲戒以後,因從眾心理表面上接受了,實際上心理被毀損。處罰和鼓勵相結合,孩子更能接受,教育效果更好。
以上內容整理於網路僅供大家分享
回覆列表
戒尺,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魏巍《我的老師》課文一段描寫令人難忘:
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學時候的女教師蔡芸芝先生。
現在回想起來,她那時有十八九歲。右嘴角邊有榆餞大小一塊黑痣。在我的記憶裡,她是一個溫柔、美麗的人。
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在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並沒存心要打的意思。
蔡芸芝先生讓學生明白:戒尺,高高舉起,輕輕落下,是假打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