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674146175318

    我認為粵語是漢語的一種方言。

    我看了不少泰劇、俄劇,最後只學會了Да、Нет、Спасибо、薩瓦迪卡這類短語。但看了一兩部港劇後,很快就發現了粵語的一些規律:(古微母演變的)w聲母會變成m聲母,如微讀作mei,萬讀作man;(古見母演變的)j聲母變g聲母,如九讀作gou,經讀作ging;普通話中的“下”對應粵語中的“落”,如下雨/落雨,下車/落車;“給”對應粵語中的“畀”;“了”對應“咗”;“回”對應“返”……此類規律數不勝數,掌握規律後就能推斷沒聽過的詞。例如有一幕,字幕寫的是“我和她沒有關係”,但我聽到演員說的是:“我同佢沒瓜葛”;另一幕,字幕是“他是個瘸子”,演員講的是“佢繫個跛佬”,有趣的是,這裡跛讀作bai,和四川話一樣,只是由形容詞“跛”引申成名詞的方法不同,川話疊“跛”字完成“跛跛”,而粵語於詞末加“佬”字完成“跛佬”。粵語與川話差異雖大,卻共享一套文化體系與思維方式。

    話說看完港劇我發現了好多粵語與川話的相似點,如“an”表示遲,“zeng”表示差(差多少錢),“kang”表示蓋,“屋”表示家,“街”讀作gai,“崖”讀作ŋai,“批”讀作pei,心裡有/無“抓拿”,莫“操”我東西,公雞說成雞公,猜說成估,兩父子說成兩子爺/兩爺子……不一而足。大家別忘了川話也是官話方言,現今很多人拿粵語與標準普通話作比較,但標準普通話只是一種人為規定的標準語,是死的,而官話方言覆蓋9億人口,範圍極廣內涵極豐富,粵語和普通話不同處卻與某些官話方言相同,我估計粵語與官話方言的相似度遠大於人們想象,只是這方面還未被充分研究。

    西方語言的語義與語音關聯,而其文字只用於記錄語音,所以他們特別看重口頭髮音;而我們的漢字直達語義,語音更多是用來表達文字,老外學漢語如果不學漢字很快就會學到頭,所以漢語特別看重統一的文字。英語講‘read” a book,我們說“看”書,一目十行,不需要把文字讀出來就能直接達意。也就是說,漢語統一於文字,而西方語言統一於語音。這一不同點很關鍵,卻總被西方學界有意無意的忽視,西方中心論總以為他們的理論放之四海而皆準,卻無視東亞文明的獨特性,而很多人也就這麼接受了?文化自信啊朋友們,樹立我們自己的話語權太重要了,為何要當別人的傳聲筒?

    19.02.09更新

    漢語-粵語無疑是父集-子集的關係,爭議點在於是語族-語言還是語言-方言,西方學者傾向語族-語言,中國學者傾向語言-方言。

    西方人有排除異己的臭格覺(“格覺”川方言,表“習慣”),一個基督教分裂無數次,“人人都是異教徒”這個笑話大家都聽過吧?我們華人則喜聚不喜散,認為君子和而不同。

    曾經我也是一個天真的小女孩,認為漢藏語系就該和印歐語系一樣,工工整整地分成語系-語族-語支-語言,看多了西方人的虛偽後,終於領悟到我們的價值觀和話語權自己不維護沒人會幫你維護,我們應該有自己的理論解釋自己的語言文化現象,何必削足適履?

    19.02.10更新

    這個問題的本質是什麼?大家真的關心語言分類學?為何吳語的屬類問題少人問津?溫州話和上海話也無法溝通,為何他們不是獨立語言卻被稱為方言?

    西方在人文社科上有絕對的優勢和話語權,我們知道,他們自己更知道。我所說西方的虛偽在於,他們通常善於在所謂的科學客觀下粉飾暗藏政治意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兜錢樹怎麼養。我家的葉子都快掉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