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所著《史記》中有關於伍子胥奔吳的記載。伍子胥和浣紗女的故事則源於伍子胥奔吳的歷史事件。
公元前528年左右,楚平王聽信讒言,將大將伍奢全家300多口抄斬,唯獨伍子胥倖免於難。伍子胥逃入吳國地界,在今高淳固城沙灘頭村附近迷失方向,見一女子在河邊漿紗,便上前問路,浣紗女得知伍子胥乃忠良之後,以漿紗米湯為其充飢,併為伍子胥指明通往吳國的道路。 行走片刻,伍子胥回頭一望,見浣紗女立在原地,心中起疑,便又折回身來。浣紗女知其心意,便轉身跳入溪中,捨生取義。數年後,伍子胥帶吳兵伐楚,雪恥之日,伍子胥來到當年浣紗女捨身相救的溪邊,將在楚宮內繳獲的三鬥三升“金豆子”撒在溪中,黃金港以此而名。
浣紗女捨身滅口的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據記載,唐朝著名詩人李白遊歷高淳時,被浣紗女義舉震動。當時縣令鄭晏提出為浣紗女立碑,並請李白撰寫碑文,李白欣然答應。在碑文中寫道:“子胥東奔,乞食於此,女分壺漿,滅口而死。聲動列國,義形壯士,投金瀨沚,報德稱美。”
關於伍子胥為祭念浣紗女所撒的金豆子,在固城一帶屢有出土。當地村民每逢清明前,常能撿到。現鎮江博物館尚儲存數枚。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於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吳滅後西施就失去了音信,關於她的結局有很多種,最有可能的兩個結局之一是:西施與范蠡泛舟五湖,之二是被越王裝進袋子裡拋入水中溺死。
司馬遷所著《史記》中有關於伍子胥奔吳的記載。伍子胥和浣紗女的故事則源於伍子胥奔吳的歷史事件。
公元前528年左右,楚平王聽信讒言,將大將伍奢全家300多口抄斬,唯獨伍子胥倖免於難。伍子胥逃入吳國地界,在今高淳固城沙灘頭村附近迷失方向,見一女子在河邊漿紗,便上前問路,浣紗女得知伍子胥乃忠良之後,以漿紗米湯為其充飢,併為伍子胥指明通往吳國的道路。 行走片刻,伍子胥回頭一望,見浣紗女立在原地,心中起疑,便又折回身來。浣紗女知其心意,便轉身跳入溪中,捨生取義。數年後,伍子胥帶吳兵伐楚,雪恥之日,伍子胥來到當年浣紗女捨身相救的溪邊,將在楚宮內繳獲的三鬥三升“金豆子”撒在溪中,黃金港以此而名。
浣紗女捨身滅口的故事在當地廣為流傳。據記載,唐朝著名詩人李白遊歷高淳時,被浣紗女義舉震動。當時縣令鄭晏提出為浣紗女立碑,並請李白撰寫碑文,李白欣然答應。在碑文中寫道:“子胥東奔,乞食於此,女分壺漿,滅口而死。聲動列國,義形壯士,投金瀨沚,報德稱美。”
關於伍子胥為祭念浣紗女所撒的金豆子,在固城一帶屢有出土。當地村民每逢清明前,常能撿到。現鎮江博物館尚儲存數枚。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於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吳滅後西施就失去了音信,關於她的結局有很多種,最有可能的兩個結局之一是:西施與范蠡泛舟五湖,之二是被越王裝進袋子裡拋入水中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