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羊鎮地處成都市的西北部,都江堰市南部,距成都市區40公里,都江堰市區19
四川省都江堰市石羊鎮
公里。鎮境南北長約11公里,東西寬約8公里。北與翠月湖鎮接壤;西鄰世界自然遺青城山,與青城山鎮、安龍鎮相連;南與柳街鎮交界;東與溫江區玉石鎮與金馬河隔河相望。
石羊鎮幅員面積49.9平方公里,轄18個村,1個社群,265個村(居)民小組,人口4.8萬人。集鎮面積達1.84平方公里,集鎮人口約7000人。轄區內有3所中小學校,1所市級職業學校;鎮級衛生院2個,村級衛生所13個。
石羊鎮屬典型壩區農業大鎮,總耕地面積5.86萬畝,屬彭青線十萬畝高效農業集聚區範圍。主要產業為優質糧油種植、花卉苗木、川芎、生豬養殖等,是川芎原產地。石羊鎮是都江堰市歷史上三大建制鎮之一, 2004年被列為成都市三十個城鄉一體化重點鎮。石羊鎮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不僅是花蕊夫人故里、古青城縣遺址所在地,而且還是全國優質川芎產地、著名的“蘭花之鄉”。
(二)建制沿革
石羊鎮古為蜀族人聚居之地,盛於漢晉,宋時取名為竹瓦鎮,屬永康軍轄。元代初更名為三陽鎮,屬灌洲。清代乾隆年間,掘出石羊一隻,遂以“石羊場”命名。民國初年屬三陽鎮轄,鎮治設於石羊場上。民國十九年(1930)推行鄉建制時屬石羊鄉轄。建國後成立石羊鎮人民政府,1954年,改變 石羊鎮人民委員會,1958年與石羊鄉合併為石羊人民公社,鎮區設場鎮委員會,1962年恢復石羊鎮建置,2004年9月將徐渡鄉合併入石羊鎮。
(三)自然條件及自然資源狀況
石羊鎮屬亞熱帶溼潤氣候,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1℃,雨量充沛,日照較光,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常年主導風向為西北風。
石羊鎮處於都江堰市河西平壩腹心地區,地處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市下游,海拔635米。鎮境內主要河流有泊江河,黑石河夾鎮而過,金馬河從鎮域東側流淌,農業灌溉以岷江自然灌溉為主。
鎮域內的農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麥、玉米、薯芋為主。經濟作物以川芎、蘭花、澤瀉、油類為主,有常年四季蔬菜
石羊鎮地處成都市的西北部,都江堰市南部,距成都市區40公里,都江堰市區19
四川省都江堰市石羊鎮
公里。鎮境南北長約11公里,東西寬約8公里。北與翠月湖鎮接壤;西鄰世界自然遺青城山,與青城山鎮、安龍鎮相連;南與柳街鎮交界;東與溫江區玉石鎮與金馬河隔河相望。
石羊鎮幅員面積49.9平方公里,轄18個村,1個社群,265個村(居)民小組,人口4.8萬人。集鎮面積達1.84平方公里,集鎮人口約7000人。轄區內有3所中小學校,1所市級職業學校;鎮級衛生院2個,村級衛生所13個。
石羊鎮屬典型壩區農業大鎮,總耕地面積5.86萬畝,屬彭青線十萬畝高效農業集聚區範圍。主要產業為優質糧油種植、花卉苗木、川芎、生豬養殖等,是川芎原產地。石羊鎮是都江堰市歷史上三大建制鎮之一, 2004年被列為成都市三十個城鄉一體化重點鎮。石羊鎮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不僅是花蕊夫人故里、古青城縣遺址所在地,而且還是全國優質川芎產地、著名的“蘭花之鄉”。
(二)建制沿革
石羊鎮古為蜀族人聚居之地,盛於漢晉,宋時取名為竹瓦鎮,屬永康軍轄。元代初更名為三陽鎮,屬灌洲。清代乾隆年間,掘出石羊一隻,遂以“石羊場”命名。民國初年屬三陽鎮轄,鎮治設於石羊場上。民國十九年(1930)推行鄉建制時屬石羊鄉轄。建國後成立石羊鎮人民政府,1954年,改變 石羊鎮人民委員會,1958年與石羊鄉合併為石羊人民公社,鎮區設場鎮委員會,1962年恢復石羊鎮建置,2004年9月將徐渡鄉合併入石羊鎮。
(三)自然條件及自然資源狀況
石羊鎮屬亞熱帶溼潤氣候,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1℃,雨量充沛,日照較光,無霜期長,四季分明,常年主導風向為西北風。
石羊鎮處於都江堰市河西平壩腹心地區,地處世界文化遺產都江堰市下游,海拔635米。鎮境內主要河流有泊江河,黑石河夾鎮而過,金馬河從鎮域東側流淌,農業灌溉以岷江自然灌溉為主。
鎮域內的農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麥、玉米、薯芋為主。經濟作物以川芎、蘭花、澤瀉、油類為主,有常年四季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