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將將將6800

    SATA是一種序列技術,簡單來說就是一次只能收發一位資料,而PATA是並行的,即一次收發多位,普通使用者可能馬上覺得並行快,但因為序列可以達到比並行高得多的工作頻率,所以反而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新匯流排都是基於序列。關於SATA更多的介紹相信已經很多,筆者不準備展開,只是稍微列一下其特點便於和後文呼應。   SATA相對於PATA的改進:   

    1。高外部傳輸率:SATA 1。0規範規定的標準傳輸率是150MB/S,8B/10B序列編碼。   

    2。電連線纜的改進:PATA電纜很寬,不利於機箱內空氣流動,而且最長只能到45釐米,而SATA電纜很細,裝在機箱裡令人感到舒服,最長能到1米。   

    3。熱插拔:PATA是不能熱插拔的,SATA規範允許熱插拔。   

    4。訊號電壓低:PATA由於要預防串擾,所以訊號電壓高,而積體電路的趨勢是降低訊號電壓。   

    SATA不足之處:   雖然相對PATA的提高已經很大,而且其中有些東西我們現在還用不到(比如硬碟內部傳輸率其實一般就在60MB/S,150MB/S的外部傳輸率沒有太多實際意義),但是如果我們把眼光投向SCSI這樣的伺服器儲存技術,SATA的確存在不小的差距。   

    1。機械效能不強:從硬碟的盤體來看,SATA始終是面向PC的,所以其設計基本上是滿足8×5的要求,而不能滿足24×7這樣的要求。而且其對惡劣環境的容忍性也遠不如那些伺服器儲存技術。   

    2。效能不足:雖然在單任務應用中,SATA的效能已經接近於SCSI,但是在多工,多請求這樣的典型伺服器環境裡面,其效能的確會有巨大下降的。   

    3。可維護性不強:比如在RAID環境中,如果一塊硬碟壞了,那麼由於有冗餘,你可以不關機更換一塊好的硬碟上去,這在伺服器環境下是很常見的。因為目前SATA的硬碟價格相對很便宜,所以越來越多使用者購買多個SATA硬碟組RAID。但是在傳統SCSI中系統可以告訴使用者RAID裡面哪塊硬碟壞了,而SATA沒有這個功能,我們有很大可能換下一塊好的硬碟而丟失資料。   

    4。可連線性不好:也就是連線多個硬碟的擴充套件性不好,可能看過SATA標準的使用者會說SATA完全可以連線8個SATA裝置,而且連線線又細,比起PATA的可連線性好多了。的確規範是這樣,但同時我們好像從來沒有在哪一塊主機板上看到這麼多介面吧?我們看到的還多半是隻有兩個介面的主機板,為什麼這樣?因為在SATA 1。 0規範裡面一個口只能連線一個裝置,而一個口的價格很貴,所以如果你準備連8個SATA裝置,你就會覺得原來SATA不便宜啊。所以我們說其可連線性不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月十四號是什麼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