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ogery46196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華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採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讚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擴充套件資料:孝子的盡孝要及時,在父母還在的時候要盡心盡力,即如詩句所說:“身榮親已沒,猶念舊劬勞。”自己榮華富貴了,但是親人已經去世,即使念念不忘舊時親人養育的種種“劬勞”,要孝敬父母卻已不可能了。“劬”,辛苦、辛勞的意思。我們經常看到,很多人往往在失去了父母以後,心想再盡孝,但是已經不可再得;特別是自己生活條件好了、地位高了後,想再報答父母之恩情,卻已經成為一生的遺憾了。人們都熟知一句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從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人重複著這句名言,表露出深深的、不可重新再來一次的巨大遺憾。這一則故事中子路的感嘆,也便是這樣的心緒。此名言出自漢代韓嬰《韓詩外傳》,可以延伸解讀一番。一次孔子出行,聞哭聲甚悲。孔子說:“快趕車,快趕車,前面有個賢者!”一看原來是皋魚,身披粗褐,手執鐮刀,在路邊哭泣。孔子下車,對皋魚說:“你家沒有喪事吧,為什麼哭得如此悲傷?”皋魚回答說,我的過失有三方面:其一,就是少好學,周遊各諸侯國,但回來時候,父母已去世了。其二,志向高尚,想做大事業,不願侍奉庸君,結果年歲已晚仍一事無成。其三,與朋友交往很深厚,但是都中斷了。最後說,“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後來他就自己尋死了。這時,孔子說:“弟子識之,足以誡矣!”於是門人辭別孔子,歸還家裡去侍養親人的有十三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選擇酵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