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5605745746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賞析】李白是孟浩然的粉絲。“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說的就是他!對於本詩,《唐詩解》解得妙:“黃鶴分別之地,揚州所往之鄉,煙花敘別之景,三月紀別之時。帆影盡,則目力已極;江水長,則離思無涯。悵望之情,俱在言外。”全詩就像一部電影,送別好友的畫面一幕幕推送到了眼前。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賞析】李白之所以是李白,在於他有各種神奇的比喻。以水深來比襯友誼,把一首本是普通的詩提升了一個高度。不過也有人認為“踏”字寫得妙,說寫出了文人的情趣。你說呢?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辭帝都,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賞析】現在若要評中日友好大使,李白和晁衡是不二人選。晁衡是日本人,本名叫阿倍仲麻呂。唐開元五年(公元717年),晁衡以留學生身份來到長安求學。來了就不想走,還做到左拾遺、安南都護等官,和李白成了好基友。天寶十二年(公園753年),任秘書監兼衛尉卿,以唐朝使者身份隨日本訪華的使者藤原回國,在琉球附近遇風暴,與其他船隻失聯。當時誤傳已遇難,其實他漂流到安南(越難)一帶,遇海盜,同船死者一百七十餘人,獨晁衡與藤原大難不死,兩年後輾轉回到長安。本詩乃天寶十三載在廣陵(揚州)遇見魏顥,聽聞晁衡遇難的訊息後所作。

    雖然噩耗是誤傳,但悲痛之情是真實而真摯的,結句尤其餘韻深長。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賞析】文人間一般有兩種狀態:一種是文人相輕,一種是惺惺相惜。在太白眼裡,王昌齡明顯是後一種。太白那麼驕傲的人,日子越過越悽惶,聽到好友貶到湖南一個偏荒之地做副縣長,恐怕自己也深有同感。“首句託興,次句賦事,末二句言情。”特別是最後說“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去”,構思奇特優美,情韻深摯悠長。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賞析】因為這首詩,眾多黃鶴樓的對聯,說來說去,離不開樓中玉笛與五月梅花。可見此詩的影響力。

    送賀賓客歸越

    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賞析】賀知章以道士的身份告老還鄉,而李白此時也正尊崇道學,因此中都圍繞著“逸興多”三字,以送出家人的口氣來寫的。鏡湖是紹興地方的風景名勝,以湖水清澄而聞名於世。李白想象友人這次回鄉,一定會對鏡湖發生濃厚的興趣,在那兒終日泛舟遨遊的。為了突出賀知章的性格,詩中不再以賓客或賀監的官銜稱呼他,而乾脆稱他為“狂客”,因賀知章晚年曾自號“四明狂客”。“賓客”到底沾上些官氣(賀知章官太子賓客),與道士的氣息不相投合,而“狂客”二字一用,不僅除了官氣,表現了友人的性格,而且與全詩的基調非常吻合。古代曾有王羲之寫黃庭經向山陰道士換鵝的韻事,用這樣的典故送給飲中八仙之一的狂客賀知章,也是神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當初不懂的珍惜,這句歌詞是什麼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