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多
首頁
資訊
體育
娛樂
汽車
投資
財經
軍事
科技
數碼
科學
遊戲
歷史
健康
政治
影視
旅遊
育兒
美食
時尚
房產
農業
社會
文化
教育
技術
美文
情感
故事
家居
職場
自然
闢謠
心理
攝影
漫畫
生活
其它
Club
Tips
熱門話題
搜尋
註冊
登入
首頁
>
Club
>
2021-02-21 13:38
含有設問的古詩句不知道古詩中有哪些是據含有設問成分?
21
回覆列表
1 # 使用者3307580589610
1、《觀書有感》——宋代朱熹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問渠那得清如許?”詩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反映“天光雲影”的特點。但是到此詩人並沒有結束,他進一步地提出了一個問題。“問”那個“方塘”“那得清如許?”問它為什麼這麼“清”,能夠反映出“天光雲影”來。而這個問題孤立地看這個“方塘”的本身沒有法子來回答。詩人於是放開了眼界,從遠處看,終於,他看到了“方塘”的“源頭”,找到了答案。2、《清明》——唐代杜牧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譯文: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借問酒家何處有?”問題發生了,怎麼辦呢?須得尋求一個解決的途徑。行人在這時不禁想到:往哪裡找個小酒店才好呢?事情很明白:尋到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小飲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溼的衣服;最要緊的是,藉此也能散散心頭的愁緒。於是,向人問路了。是向誰問的路呢?詩人在第三句裡並沒有告訴我們,妙莫妙於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以“行動”為答覆,比答話還要鮮明有力。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五代李煜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譯文: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問君能有幾多愁?”詩人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湧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4、《望嶽》——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譯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歎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夫如何”,就是“到底怎麼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於句首的語氣助詞,這裡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很別緻。5、《次北固山下》——唐代王灣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譯文: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這兩句前一句問,後一句答,採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這兩句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作者是有鄉卻不可歸,有家卻不能回,一種失落、遺憾、惆悵的情懷體現得淋漓盡致。而此時的作者看到正在歸去的大雁落在了洛陽河邊,思鄉之情更加濃烈,一種無盡的無奈。
發表回復
相關內容
初冬的詩句古詩?
一至三年級古詩帶有梨花的詩句?
描寫端午的詩句,古詩?
立秋荷花詩句古詩?
大魚海棠詩句古詩?
風雅頌的詩句古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有企業管理崗位加班不給加班費嗎?
熱門排行
千戶苗寨現在關了嗎?
外地車能進浦東新區紅楓路嗎?
大林寺桃花的解釋?
自駕遊需要準備的清單?
雲上大陸11階裝備條件?
幾月份的菱角最好?
13ultra處理器是超頻版的嗎?
太陽能沒有熱水還會繼續流出冷水嗎?
雷紫go的水友賽怎麼進?
80厘米的桌子配多高的凳子?
1、《觀書有感》——宋代朱熹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譯文:要問為何那方塘的水會這樣清澈呢?是因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頭為它源源不斷地輸送活水啊。“問渠那得清如許?”詩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反映“天光雲影”的特點。但是到此詩人並沒有結束,他進一步地提出了一個問題。“問”那個“方塘”“那得清如許?”問它為什麼這麼“清”,能夠反映出“天光雲影”來。而這個問題孤立地看這個“方塘”的本身沒有法子來回答。詩人於是放開了眼界,從遠處看,終於,他看到了“方塘”的“源頭”,找到了答案。2、《清明》——唐代杜牧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譯文: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借問酒家何處有?”問題發生了,怎麼辦呢?須得尋求一個解決的途徑。行人在這時不禁想到:往哪裡找個小酒店才好呢?事情很明白:尋到一個小酒店,一來歇歇腳,避避雨;二來小飲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溼的衣服;最要緊的是,藉此也能散散心頭的愁緒。於是,向人問路了。是向誰問的路呢?詩人在第三句裡並沒有告訴我們,妙莫妙於第四句:“牧童遙指杏花村”。以“行動”為答覆,比答話還要鮮明有力。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五代李煜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譯文: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問君能有幾多愁?”詩人用發人深思的設問,點明抽象的本體“愁”,接著用生動的喻體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滿江的春水來比喻滿腹的愁恨,極為貼切形象,不僅顯示了愁恨的悠長深遠,而且顯示了愁恨的洶湧翻騰,充分體現出奔騰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4、《望嶽》——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譯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岱宗夫如何?”寫乍一望見泰山時,高興得不知怎樣形容才好的那種揣摹勁和驚歎仰慕之情,非常傳神。“夫如何”,就是“到底怎麼樣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於句首的語氣助詞,這裡把它融入詩句中,是個新創,很別緻。5、《次北固山下》——唐代王灣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譯文: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這兩句前一句問,後一句答,採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這兩句緊承三聯而來,遙應首聯,作者是有鄉卻不可歸,有家卻不能回,一種失落、遺憾、惆悵的情懷體現得淋漓盡致。而此時的作者看到正在歸去的大雁落在了洛陽河邊,思鄉之情更加濃烈,一種無盡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