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鐵騎無聲

    韻書,就是創作詩、詞(特別是格律詩)的一種尺度。是詩詞用來確定韻腳和平仄的依據,可以看成是一種“度量”詩詞的衡器。

    韻書,必須與流行語言契合。這是韻書流行的“原則”。中國曆朝歷代都會根據語言的變化,重新修定韻書。因此,我們今天能看到很多不同年代的韻書。詩詞作者必須順應時代,使用與當代流行語言相符的韻書創作,才能讓自己的作品為廣大讀者接受,才能有利於作品的傳播。把今天讀音迥異的字放到一首作品裡“押”韻,廣大讀者誦讀時不疑惑嗎?更不要說“平、仄”的差異會令作品在讀誦時黯然失色。

    過去,我們沒有新的韻書,只好用古人的。這不是古人英明,是我們無暇顧及。尤如過去,我們沒有準確衡量輕重的“稱”,只好使用“石”、“鬥”、“什”…。今天,有了精準的量具,為什麼還要用古人的什、鬥…!

    有人說:詩詞是古代文學、藝術,只有用古韻,才能“古意”盎然…,真不知道,這種邏輯混亂的理論是如何被“想”出來的!詩詞作品是否優秀,是由作品的內涵決定的,跟用什麼韻,沒有任何關係!譬如黃金首飾,人們看重的它們的是金的含量、是“赤”金,還是“足”金,和它們的造形是否精美、做工是否精湛…。如果它們按“錙、銖”來計量,就“古意盎然”了嗎?

    提問者已經意識到:古韻中很多字讀音與流行語言相左…,是該放棄它了!今天,教育部已經委託北京大學、中國詩詞學會的學者們,整理、推出了適合當今流行語言__普通話使用的韻書《中華通韻》。所謂“通”韻,就是要全國通行!毫無疑問,今後的詩、詞、戲曲等韻文的創作,都要以此為依據。這是有利於宏揚詩詞文化的重大舉措,做為詩詞愛好者,應該順應社會發展大潮流,率先學習使用,才是聰明的行為!

  • 2 # BoscoLeung656

    首先,我不是普通人,普通話不是我的母語,我的母語是粵語,自然沒有這個問題。但我也不會強迫別人一定要用粵語來唸詩詞歌賦,雖然九音六韻特別適合古詩詞什至(現代)歌曲。我期待當有人真的懂得欣賞的時候,便會自自然然去追尋,就正如古典音樂也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欣賞一樣,對牛彈琴是沒用的。當我還是一個懵懂的學生時,我問那個教我視覺藝朮的老師,我問他為什懂得看這麼多畫時,他說他受過訓練。同樣的,一個受過文化薰陶的人,應該也懂得欣賞粵語的美。

  • 3 # 雲鶴166082174

    這要看你寫的是哪類詩,如寫古詩可以不計較,寫新韻也可以。

    如寫格律詩哪就另當別論了,必須嚴守規矩:

    五絕.七絕.五律.七律等等,只要你冠上這樣的名就得嚴格格律……

    多了不再贅述。

  • 4 # 陳知一163886987

    現在也有人用新韻(普通話韻)作詩,大多數人寫格律詩,還是依照古韻。從唐代至今一千多年以來,格律詩一直依古韻,基本沒變動,如果一下子打破老格規,有些作者也難適應。那些不會使用古韻的詩詞作者,也可照新韻寫。新韻古韻可以雙軌並進。

  • 5 # 閒愁而已

    這個問題本身有問題。寫格律詩可用平水韻、詞林正韻(姑且稱舊韻),也可以用新韻。所以說“格律詩的韻書”中有的字與普通話發音不同,就已經把用新韻排除在格律詩外了。正確的是寫格律詩採用雙軌制,可用舊韻可用新韻,不混用即可。

  • 6 # 太行高漳水長

    韻書是古人在研究前人寫詩作詞用韻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後編寫而成的。其結論多為後人所接受,論詩詞韻之士多據以為準。它對當時代及後來詩詞的寫作用韻起到了規範作用,並一直為詩界推崇。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普通話的推廣普及。我們驀然發現許多漢字的發音已今昔不同。依古韻寫出的詩詞用標準的普通話讀起來反到感覺平仄不當,不押韻不規範。而依新韻寫成的詩詞更合規中矩,讀起來朗朗上口,易為人民大眾接受。

    詩詞創作的物件本來就廣大人民群眾,只有讓群眾認可接納,有大眾的支援呼應,才能顯現出詩詞存在的價值,也唯有此才能展示出其蓬勃的生命力,才談得上詩詞藝術的繁榮發展。詩詞絕不是也不應該只是圈裡的一群莫測高深的桂冠詩人們把持標準,然後寫出幾首晦澀難懂,不知所云的所謂大作在小圈子裡傳來傳去,相互唱和,彼此吹捧。而更應該有大眾的參與和支援。

    因此,格律詩詞的寫作也應該與時俱進,提倡以普通話為標準,以新韻為規範,這樣既降低了寫作難度,又易於傳播交流,同時為格律詩詞的繼承發展奠定基礎。

  • 7 # 愛上一夢

    不用。中國語言文字,從倉頡造字,到全球華人都說的漢語普通話,幾千年來,漢語言,漢字,都經歷了太多歷史變遷。秦統一之前,中國不同的地方,語言不同,字型都不同。秦漢時期,陝西話肯定是官方統一官話。東晉南北朝,南北方各個民族雜居生活,語言又變了。隋唐時期山西話和陝西話肯定是官話。遼宋金元,民族交流,戰爭,又改造了語言文字。明朝安徽話南京話應該是官話。清朝徹底把漢語最後一次改變了讀音,現在的普通話就是清朝改造以後形成的。中國還有太多方言,西南官話,客家話,粵語,閩南語,山西方言,太多了。根本不是一兩個讀音的事。就像用粵語聲調朗讀蘇軾的《明月幾時有》一樣,恢復宋朝的讀音朗讀的這首詞,我聽了好多遍,都聽不懂。再說,詩詞,要寫得清新脫俗,清新雋永,才是最好!讀音,格律都是其次。

  • 8 # 山民s

    舊韻新韻其實是並行不悖的。你作詩填詞擬對聯,沒有人強迫你用什麼韻。實際呢,用舊韻的人不少,對於部分漢字新舊音韻不同,他們大體都清楚,不妨礙使用和識讀。但需要注意的是,新舊韻最好不要夾雜使用。

  • 9 # 萬里雲漢

    這個問題實際上很淺顯,因為韻的本意就是使詩讀起來有韻律感,要達到這一點就必須做韻腳的字發音相近。而若用現代普通話讀已明顯發音不同,當然就不能說是同韻了,除非你還能在世上用古人的發音去讀詩。所以,古人用那種韻沒有錯,但今人還繼續用那種字韻,卻又用現代語音在公開場合讀,顯然是不合韻。所以,韻要跟時代走,隨語音變化而變化,但發音相近的原則永遠不變,即同韻的原則永遠不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真的朋友,是陪你度過寂寞,孤獨還有沉默的那個人”,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