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604154280176
-
2 # 使用者7724478402265
市場中那隻“看不見的手”就是商品價格,價格反映商品自身的價值和社會成本,市場中的企業和家庭在作出買賣決策時都要關注價格。因此,他們也會不自覺地考慮自己行為的(社會)收益和成本。從而,這隻“看不見的手”指引著千百萬個體決策者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社會福利趨向最大化。
市場中那隻“看不見的手”就是商品價格,價格反映商品自身的價值和社會成本,市場中的企業和家庭在作出買賣決策時都要關注價格。因此,他們也會不自覺地考慮自己行為的(社會)收益和成本。從而,這隻“看不見的手”指引著千百萬個體決策者在大多數情況下使社會福利趨向最大化。
所謂的“看不見的手”,具體來講就是市場經濟下的價格制度。經濟是由許多從事各種相互依存活動的人組成的群體。用什麼來避免分散決策陷入混亂呢?用什麼來協調千百萬有不同能力與慾望的人的行動呢?用什麼在保證需要完成的事情實際上也得以完成呢?用一個詞來回答,那就是價格。
經濟學是一門關於資源分配的藝術。市場經濟利用供給與需求的力量來實現這個目標。供求關係決定價格,而價格則是引導資源分配的訊號。
具體的例子不勝列舉。比如,考慮一種商品在消費者中的配置。鑑於廠商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商品數量是有限的,並不一定每一個消費者都能買到這種商品。通常情況下,價高者得,任何一個願意而且能夠支付商品價格的人能夠買到商品。隨著購買的人數增多,商品的價格會不斷調整,直到這種商品的供求達到平衡。
再如。考慮一個無政府管制的社會(政府力量我們通常稱為“看得見的手”,為了凸顯“看不見的手”,在此例中我們把政府的影響略去)。由於人生存需要食物,所以必須要有一部分人從事農業生產。那麼在這樣一個無政府管制的社會里,是什麼東西決定了有多少人應當從事農業呢?答案也是價格。當比較少的人從事農業的時候,因為農民勞動力的供小於求,成為一個農民的收入的工資收入是很高的(人以稀為貴),這樣會驅使其他人從原來的工作中“跳槽”到農業去。而隨著農民人數的增加,農民的工資水平會不斷往下調整,直到農民勞動力的供求相等為止。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就是運用了價格機制來保證社會上有足夠的人從事農業。同樣的,其他行業也是這樣透過價格機制進行資源分配(人力資源、資本等),從而使得社會各行各業分工明確,各展所長,這對於社會發展與經濟增長都是有一定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