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原詩的主題並不是要表達牽著手白頭偕老的美好,而是一個極其絕望,極其悲傷的故事(甚至很可能是遺書)。
這首詩出自《詩經》,原詩如下:
譯文(答主亂譯,只求表達意思,莫怪,也有說這首詩是針對戰友而不是戀人,但不影響情感和氣氛的表達):
擊鼓,北風,馬鳴
有人修城築牆,獨我出征
帶著對你的思念
征戰了一個又一個地方
沒有盡頭
看不到回家的路
那天
我丟掉了自己的戰馬
惶恐的找尋
它就在那片林下
我曾向你許諾
生死不棄
緊握你的雙手
和你一起慢慢老去
……
戰爭沒有盡頭
沒有希望
千里沙場,生死無常
而我,終將死在這埋人的地方
無法兌現承諾
整首詩瀰漫著令人痛心的絕望,美好的誓言因戰爭而無法兌現……
而這個美好的誓言也僅僅是牽著你的手,陪著你,和你慢慢老去……
最後不得不說,中國作為一個詩歌輝煌的國度,像這種以小見大,從個人角度表達反戰思想的詩篇,在後來極少呈現,即使在唐詩時代。宋代之後反而有很多謳歌戰爭的英雄主義詩詞作品,《詩經》時代人民的思想表達還是比較自由,也沒有禮教和統一思想的束縛。
————————————————————————————————————
果然一提詩經便有不少爭議,對詩經的各種解釋也是《詩經》本身的特點之一,說白了它裡面的一些字詞表達乃至整首詩歌的主題,大家都不能確定其含義,漢代人沒搞懂的,我們現在也一樣搞不懂,有些我們自認為搞懂了,但或許是理解錯了,各路大神大專家都在所難免,甚至包括朱熹在解注的時候也在好幾首詩篇下面寫的是“不知所謂不敢強解”。
本人曾參入過某版《詩經》的勘校譯註工作,對詩經裡涉及到的各種問題各種爭議基本都門兒清,甚至不少重要闡釋的出處也都能查的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文明討論,還有一句話,不要從某個版本某個文獻上看到某種解釋,深以為然,然後就覺得只有自己的理解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而我只能說《詩經》裡面的水深得很,我對詩經的理解,參考各家註釋的時候也只有傾向性,而不能確定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原詩的主題並不是要表達牽著手白頭偕老的美好,而是一個極其絕望,極其悲傷的故事(甚至很可能是遺書)。
這首詩出自《詩經》,原詩如下: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譯文(答主亂譯,只求表達意思,莫怪,也有說這首詩是針對戰友而不是戀人,但不影響情感和氣氛的表達):
擊鼓,北風,馬鳴
有人修城築牆,獨我出征
帶著對你的思念
征戰了一個又一個地方
沒有盡頭
看不到回家的路
那天
我丟掉了自己的戰馬
惶恐的找尋
它就在那片林下
我曾向你許諾
生死不棄
緊握你的雙手
和你一起慢慢老去
……
戰爭沒有盡頭
沒有希望
看不到回家的路
千里沙場,生死無常
而我,終將死在這埋人的地方
無法兌現承諾
整首詩瀰漫著令人痛心的絕望,美好的誓言因戰爭而無法兌現……
而這個美好的誓言也僅僅是牽著你的手,陪著你,和你慢慢老去……
最後不得不說,中國作為一個詩歌輝煌的國度,像這種以小見大,從個人角度表達反戰思想的詩篇,在後來極少呈現,即使在唐詩時代。宋代之後反而有很多謳歌戰爭的英雄主義詩詞作品,《詩經》時代人民的思想表達還是比較自由,也沒有禮教和統一思想的束縛。
————————————————————————————————————
果然一提詩經便有不少爭議,對詩經的各種解釋也是《詩經》本身的特點之一,說白了它裡面的一些字詞表達乃至整首詩歌的主題,大家都不能確定其含義,漢代人沒搞懂的,我們現在也一樣搞不懂,有些我們自認為搞懂了,但或許是理解錯了,各路大神大專家都在所難免,甚至包括朱熹在解注的時候也在好幾首詩篇下面寫的是“不知所謂不敢強解”。
本人曾參入過某版《詩經》的勘校譯註工作,對詩經裡涉及到的各種問題各種爭議基本都門兒清,甚至不少重要闡釋的出處也都能查的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文明討論,還有一句話,不要從某個版本某個文獻上看到某種解釋,深以為然,然後就覺得只有自己的理解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而我只能說《詩經》裡面的水深得很,我對詩經的理解,參考各家註釋的時候也只有傾向性,而不能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