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羽諾池唯

    諸葛亮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神機妙算的軍師,他上算天文、下曉地理,甚至還能預知未來。不過,歷史上的諸葛亮可沒這麼邪乎,他是三國時蜀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事實上,如果沒有諸葛亮提出依法治國的方針,使國家高效率運轉,蜀國早就完了。

    諸葛亮在即將出徵時,留下了千古名文《出師表》,他告誡阿斗“親賢臣,遠小人”。沒料到,死在了五丈原。阿斗完全忘了諸葛亮那句親賢臣,遠小人。反而成了“親小人,遠賢臣”。難道是阿斗把諸葛亮的話給記反了?

    劉禪的性格像個孩子,整日無憂無慮的,根本不具備政治家應該有的城府。這樣的人最容易被小人迷惑,因為小人說話好聽,劉禪就喜歡聽這種話。諸葛亮看出了這個問題,可他沒時間苦口婆心的教導劉禪。只能在一次北伐前,寫下一封出師表告誡劉禪。其中有這麼兩句話:“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諸葛亮在這次北伐中,經過五丈原時逝世了,只活了54歲。

    歷史上對劉禪的評價,也是說他付不起,甚至人們都稱呼他為劉阿斗,說智商的話,劉禪確實不高,但其情商絕對是很高的,就是因為他的高情商,讓他最後淪為俘虜,還能過的優哉遊哉。

    可是,愚昧的阿斗在諸葛亮剛剛閉眼,就將這6個字拋諸腦後。在他眼中,黃皓等大奸臣就是對蜀國最忠心耿耿的國之棟樑,反而那些忠良之臣得不到重用。蜀國在這種治理方法下,日益衰落。

    向寵。讀過出師表的人都曉得,對於這個人物,諸葛亮給予了厚望,說是此人品行端正,通曉軍事,才華橫溢,值得重用。事實上,在劉備在世時,向寵早已發揮出自己卓越的軍事能力和戰鬥才能,曾在一次戰鬥中,戰士們敗得丟盔棄甲,在他的指導有方下,劉備的兵才得以保全。只可惜,在一次鎮壓蠻夷之時,向寵意外戰死,實在遺憾。

    還有一位叫傅僉,司馬懿都說傅僉是出身將門、天下之善,然而,國破無家,他父親和他全部戰死。

    傅僉和敵人一直戰鬥到了最後,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費禕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鴿派,在位時期只想著安定民生,大力壓制姜維,導致姜維每次北伐帶兵不過萬。

    費禕對姜維的北伐計劃是非常不滿意的,正是在費禕的努力下,蜀國內部矛盾得到緩解。

    不幸的是,這樣一個智慧超群的人,最後在一場醉酒中被魏國的郭循殺了,不過後世對費禕的死還有很多爭議。

    張嶷。此人眼光毒辣,做事果敢,多年的戰爭經驗將他磨練成一把帶血的利劍,被後人拿來和趙雲相比。很早的時候,張嶷就一直隨同劉備作戰,憑藉軍功扶搖直上,長期駐守邊地,無人不對他心悅誠服。只可惜,在一次北伐中,他被徐質所殺,再無還生的機會。

    這句成語,出自著名的《出師表》。這是諸葛亮首次北伐前上奏給後主劉禪的一道奏章。在該奏章中,諸葛亮反覆叮囑後主劉禪要親近賢臣,疏遠小人。總體來看,在諸葛亮病逝之前,劉禪做的還是不錯的。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蔣琬、費禕時期。但在二人去世後,情況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後主劉禪重用宦官黃皓,致使蜀漢朝政日趨腐敗,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

    就這樣姜維對魏國發動了十一次北伐,雖然總體上來說事勝多敗少,但是蜀漢內政無人治理,導致蜀漢國力大不如前。在蜀漢後期,黃皓、諸葛瞻、張翼等人都開始反對北伐,姜維迫不得已放棄北伐轉而在沓中屯田。蜀漢的北伐剛停止,曹魏就派大軍伐蜀。姜維在和鍾會對峙的時候,鄧艾在景谷道偷渡,一舉擊敗諸葛瞻,兵臨成都。在此時劉禪召開會議,譙周力排眾議勸劉禪投降,最終劉禪沒有等待援兵選擇了投降。

    當然,阿斗最終還是屈辱的投降了,並且投降得百思不得其解,想當年他老爸被曹操追殺得兵不過百,幾無立錐之地都要反抗到底,絕不放棄,而如今阿斗卻棄幾十萬忠勇的將士不顧而舉國投降,由此還落下個千古名言--“扶不起的阿斗”。假若劉備泉下有知,想必氣得棺材板都會跺掉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根據生辰算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