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彥生484

    這更凸顯了中醫的博大精深,中醫把感冒分為風寒和風熱兩種為主,風熱感冒的主要症狀為發熱汗出,風寒感冒的主要症狀為惡寒(怕冷)無汗,這是人體的自然客觀感知,為辨證施治提供了比機器準確百倍的客觀條件。而反觀西醫由於搞不清楚感冒發燒的原因,愚蠢的迷信體溫計測量資料,於風寒風熱之病因而不分,用化學毒藥濫治一氣,把小病治成大病,其偽科學的本來面目暴露無遺。

  • 2 # 唐唐10803

    針對你提出來的問題可以先看一下以上的幾張截圖,首先感冒是中醫病名,其次看《傷寒論》中傷寒是什麼意思,《素問·熱論》裡有很明確的定義:“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 這個說法比較寬泛。《難經·五十八難》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溼溫、 有熱病、有溫病”。 第一個傷寒當然是總義的傷寒,也就是《素問·熱論》講的傷寒;後一個傷寒是分義的傷寒,而書名上的傷寒,當然是指第一個意 義上的傷寒,這一點不容混淆。張仲景並不偏重於談寒,他也談溼溫、熱病、溫病。

    您是把中醫的概念和西醫的症狀放在一起,再說中醫不行,有失公允。

  • 3 # 張叡昊

    說這個的,你先給張仲景個體溫表再來問問題,中醫的偉大在於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透過觀察發現了很多疾病的細微變化!

  • 4 # 國人間

    《傷寒》不過是先賢在當時的有限的條件下,自己整理的一篇論文而已。畢竟有人根據現象來總結背後的道理,對不對的另說,這裡邊凝聚了先賢的一些思考和大量的心血,值得尊敬。但,這並不證明他就是對的,這東西不是萬事真理。從顯微鏡的發明之後,微生物的發現就證明了它有些理論是純靠揣測出來的,是不正確的,但後代敗家子偏偏把它供奉起來,不容置疑。畫地為牢,以《傷寒》為框框,把自己框在這個死地之中。導致了中醫之後沒法發展。其實當年如果能給這些醫聖前賢們一臺顯微鏡,他們的論文將完全不同,他們將會多麼的高興啊。但可悲的就是後世的這幫敗家子兒們,歪曲先賢們的本意,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避實向虛,胡說八道,不斷扯謊,越走越遠。

  • 5 # 吉林市趙立志醫生

    我是一位從醫39年的基層醫生,臨床上一直採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流感”病毒性肺炎”等疾病,療效是肯定的。無論是“非典”“流感”還是“新冠肺炎”多數都是飛沫透過呼吸道傳染的,治療上首先選擇呼吸道給藥最為直接,治療效果好。

    因此,對於這次“新冠肺炎”的輕症,普通型,重症的治療,我主張利用中成藥透過霧化給藥最好!

    方法一、魚金注射液8毫升。

    方法二、注射炎琥寧200毫克(粉針需加50毫升注射用水或50毫升生理鹽水)。

    方法三、清開靈注射液20毫升。

    方法四、喜炎平注射液,10毫升。

    方法五、雙黃連注射液20毫升。

             使用方法:將以上任何一種方法,藥物倒入手持式噴壺,患者張開嘴,照準口腔噴出,患者不停吸入即可,此方法反覆使用,直至藥物噴完,每日三——五次。有條件的可以使用霧化帶加霧化罩,超聲波霧化器,空氣加溼器等形式霧化。

    (附中藥方劑):

    生地20克、黃連10克、黃芩20克、丹皮15克、生石膏15—30克、梔子15克、甘草10克、竹葉5克、玄參15克、水牛角10克、連翹15克、赤芍15克、知母15克、桔梗10克。

              以上藥物可根據患者的具體事情加減:發熱高者生石膏可以加到30克,咳嗽加貝母10克,食慾不振者可加白朮10克,麥芽15克,腹瀉者可以加黃柏15克,蒼朮10克,周身無力可以加黨參25克,黃芪25克。

             此法適用於與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人員和疑似病例診斷病例輕型,普通型。

            此法簡便易行,無任何毒副作用,如果儘早使用本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控制病毒的複製,提高機體免疫力!對於疫情的控制有著重大的意義!

    抗擊疫情一線的朋友們可以試用一下!國難當頭,匹夫有責!老夫盡微薄之力!

  • 6 # 觀上靈雲

    這位兄弟不知道看過《傷寒論》沒有。

    《傷寒論》裡通篇都有發熱的詞句,而且把發熱分成兩個等級,發熱和灼熱,一千多年後的西醫也把發燒分成低燒和高燒。

    當然你說發熱不是發燒,我也沒有什麼可說的。

    不僅僅如此,《傷寒論》一書針對發熱還有很多的方子,比如桂枝湯麻黃湯小柴胡湯等等,對於發燒的患者來說,用中藥退燒簡直就是一場享受。

  • 7 # 中醫王平旦

    咋沒有?開篇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的桂枝證,面赤身癢的麻桂各半證;少陽病的寒熱往來;陽明病的發熱而渴,腑實證的蒸蒸發熱。都是論述發熱。仲景書中的症狀是病人的感受,不同於體徵。感冒出現六經病的時候都會有發熱的論述,因為整本書都在講邪正盛衰,正氣盛則熱,正氣虛則寒。

  • 8 # 聖新堂吳剛

    在中醫的世界裡尤其是傷寒論金匱要略的文字裡只有發熱惡寒的描述,即身為患者是否感覺發燒或者是否伴有怕冷的感覺!因為古人沒有使用體溫溫度計!中醫是有溫度的醫學!

  • 9 # 明未明

    怎麼沒有,惡風惡寒就是說的發燒。一是文言文表述的含蓄,而且中醫更講究的從病人自身的感受描述症狀,而不是是外人的角度來分析。中醫才是以人為本。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在看電影時會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