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見杜鵑花
(唐)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宣城]今安徽宣城縣。[子規]一名杜鵑,相傳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鳴,此時杜鵑花亦盛開。[三巴]東漢末年置巴郡、巴東、巴西,合稱三巴。泛指蜀地。
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已是遲暮之年。他被朝廷判流夜郎,遇赦歸來後,此時正流落江南,寄人籬下。不久又染了病,晚景悽慘。老來思鄉,本是人之常情,何況詩人老邁患病,於是,濃重的鄉思就襲上了詩人心頭。
詩是感物而起興的。“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覺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紅色,仔細瞧,原來是杜鵑花開了。這杜鵑不是故鄉的花嗎?詩人的鄉思因此被觸動了。
在蜀中,每逢杜鵑花開的時候,子規鳥就開始啼鳴了。子規鳥,又名杜鵑,花與鳥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詩人聯想的一個原因。這鳥,相傳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號稱望帝,他自以為德薄,於是禪讓了帝位而出亡,死後化為杜鵑鳥。暮春時節,它就悲鳴起來,鳴聲彷彿是呼叫著:“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晝夜不止,一直啼叫得嘴邊淌出血來。此刻,詩人耳邊似乎響起了子規鳥的蹄叫聲,一聲聲地呼喚他歸去。
此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切懷念。由見宣城的杜鵑花聯想起蜀地的杜鵑鳥,由杜鵑鳥悲鳴勾起對三巴的懷念,親切而自然。後兩句中,“一”、“三”兩字,各重複三次,對仗極工,而又有民謠風味。
宣城見杜鵑花
(唐)李白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宣城]今安徽宣城縣。[子規]一名杜鵑,相傳為古蜀帝杜宇所化,暮春而鳴,此時杜鵑花亦盛開。[三巴]東漢末年置巴郡、巴東、巴西,合稱三巴。泛指蜀地。
寫這首詩的時候,李白已是遲暮之年。他被朝廷判流夜郎,遇赦歸來後,此時正流落江南,寄人籬下。不久又染了病,晚景悽慘。老來思鄉,本是人之常情,何況詩人老邁患病,於是,濃重的鄉思就襲上了詩人心頭。
詩是感物而起興的。“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覺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紅色,仔細瞧,原來是杜鵑花開了。這杜鵑不是故鄉的花嗎?詩人的鄉思因此被觸動了。
在蜀中,每逢杜鵑花開的時候,子規鳥就開始啼鳴了。子規鳥,又名杜鵑,花與鳥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詩人聯想的一個原因。這鳥,相傳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號稱望帝,他自以為德薄,於是禪讓了帝位而出亡,死後化為杜鵑鳥。暮春時節,它就悲鳴起來,鳴聲彷彿是呼叫著:“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晝夜不止,一直啼叫得嘴邊淌出血來。此刻,詩人耳邊似乎響起了子規鳥的蹄叫聲,一聲聲地呼喚他歸去。
此詩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深切懷念。由見宣城的杜鵑花聯想起蜀地的杜鵑鳥,由杜鵑鳥悲鳴勾起對三巴的懷念,親切而自然。後兩句中,“一”、“三”兩字,各重複三次,對仗極工,而又有民謠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