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認識一下“天干序數”和“地支序數”:
天 幹: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天干序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地 支: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地支序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一、由甲子年推算公曆年
公式:(天干序數 - 地支序數)÷2×10 + 3 + 天干序數
上述得數再加任意一個60的倍數即可
例1:求丁丑年為公曆何年。
解:天干“丁”的序數是4,地支“醜”的序數是2,代入上述公式:
(4-2)÷2×10 + 3 + 4 = 17
答:公元后第一個丁丑年為公元17年,17加60的倍數的年份均為丁丑年(……公元77年、 137年、……1817年、1877年、1937年、1997年、2057年……)。
注:如果天干序數比地支序數小,則公式中的兩個天干序數要先加10。
例2:求甲午年的公曆年份。
解:天干“甲”序數為1,地支“午”序數為7。天干“甲”的序數小於地支“午”的序 數,故天干序數1要先加10:
(1+10-7)÷2×10 + 3 +(1+10)= 34
答:公元后第一個甲午年為公元34年,34加60的倍數的年份均為甲午年(……公元94年、 154年、……1834年、1894年、1954年、2014年、2074年)。
二、由公曆年推算干支年
公式:
取(公曆年數-3)的個位數作天干的序數(個位數是0時看作10)
取(公曆年數-3)÷12 的餘數作地支的序數(餘數是0時看作12)
用兩個序數所對應的天干和地支相配
例1:求2005年的甲子
2005-3 = 2002 ,取個位數2作天干序數,即“乙”
(2005-3)÷ 12 = 166 餘10,取餘數10作地支序數,即“酉”
天干與地支配合為“乙酉”
答:2005年是乙酉年。
例2:求1983年的甲子
1983-3 = 1980 ,個位數是 0 ,看作10 ,10是天干“癸”的序數。
(1983-3)÷ 12 = 165 餘數是 0 ,看作12 ,12是地支“亥”的序數。
天干與地支配合為“癸亥”
答:1983年為癸亥年
先認識一下“天干序數”和“地支序數”:
天 幹: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天干序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地 支: 子 醜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地支序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一、由甲子年推算公曆年
公式:(天干序數 - 地支序數)÷2×10 + 3 + 天干序數
上述得數再加任意一個60的倍數即可
例1:求丁丑年為公曆何年。
解:天干“丁”的序數是4,地支“醜”的序數是2,代入上述公式:
(4-2)÷2×10 + 3 + 4 = 17
答:公元后第一個丁丑年為公元17年,17加60的倍數的年份均為丁丑年(……公元77年、 137年、……1817年、1877年、1937年、1997年、2057年……)。
注:如果天干序數比地支序數小,則公式中的兩個天干序數要先加10。
例2:求甲午年的公曆年份。
解:天干“甲”序數為1,地支“午”序數為7。天干“甲”的序數小於地支“午”的序 數,故天干序數1要先加10:
(1+10-7)÷2×10 + 3 +(1+10)= 34
答:公元后第一個甲午年為公元34年,34加60的倍數的年份均為甲午年(……公元94年、 154年、……1834年、1894年、1954年、2014年、2074年)。
二、由公曆年推算干支年
公式:
取(公曆年數-3)的個位數作天干的序數(個位數是0時看作10)
取(公曆年數-3)÷12 的餘數作地支的序數(餘數是0時看作12)
用兩個序數所對應的天干和地支相配
例1:求2005年的甲子
2005-3 = 2002 ,取個位數2作天干序數,即“乙”
(2005-3)÷ 12 = 166 餘10,取餘數10作地支序數,即“酉”
天干與地支配合為“乙酉”
答:2005年是乙酉年。
例2:求1983年的甲子
1983-3 = 1980 ,個位數是 0 ,看作10 ,10是天干“癸”的序數。
(1983-3)÷ 12 = 165 餘數是 0 ,看作12 ,12是地支“亥”的序數。
天干與地支配合為“癸亥”
答:1983年為癸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