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河名出自梵文Sindhu(信度)之拉丁語式拼法Indus——即“河流”之意,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僅次於恆河,為該地區的文化和商業中心地帶。該河流發源於中國西藏,從喜馬拉雅山脈朝西北方向流入克什米爾,調頭向南流入巴基斯坦,河流總長度2900~3200公里。印度河文明為世界上最早進入農業文明和定居社會主要文明之一。印度河的最終源頭位於西藏;它從Sengge河跟Gar河的匯合開始。然後向西北流過喀喇崑崙山脈以南的喀什米爾,再漸漸彎向南面,從白沙瓦(Peshawar)與拉爾瓦品第(Rawalpindi)之間的山中流出來。在這處的印度河有一座大型堤壩(塔貝拉水壩),形成塔貝拉水庫(Tarbela)。它餘下往海洋的路徑都是在旁遮普(Punjab)及信德(Sind)的平原上,這時水流變慢,河道亦變得縱橫交錯。它然後流經海德拉巴(Hyderabad),最終在卡拉奇(Karachi)東南的一個大三角洲流出海。印度河的老家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岡底斯山西麓。它向西北穿過克什米爾的深山峽谷,再轉向南行,就進入巴基斯坦的東北邊境了。入境後切穿鹽嶺,又進入了號稱“五河之地”的旁遮普平原。因為它在這裡接納了5條支流,水量大大增加。再向南,流過沖積平原和三角洲,最後進入阿拉伯海。印度河全長3180千米,是南亞最長的河流,流域面積96萬平方千米。它的幹流大部分在巴基斯坦境內,只有上游一部分幹流和一些支流在印度境內。既然印度河的大部干支流都在巴基斯坦,為什麼河名卻叫作“印度河”呢?這有歷史原因。印度和巴基斯坦本是南亞次大陸上的統一國家,後來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獨立時,“印、巴分治”,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河水歸兩國共同使用。為了避免糾紛,兩國在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規定印度使用河水系總水量的1/5,其餘歸巴基斯坦使用。印度河流域氣候炎熱乾燥,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00毫米,東南部還有大片沙漠。印度河每年有兩次漲水,它的中下游平原灌渠縱橫,人煙稠密,盛產小麥、棉花和稻米,是巴基斯坦的“糧倉”。古老的印度河不僅是古代文明的搖籃,而且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礎。
印度河,巴基斯坦主要河流,也是巴基斯坦重要的農業灌溉水源。河名出自梵文Sindhu(信度)之拉丁語式拼法Indus——即“河流”之意,1947年印巴分治以前,印度河僅次於恆河,為該地區的文化和商業中心地帶。該河流發源於中國西藏,從喜馬拉雅山脈朝西北方向流入克什米爾,調頭向南流入巴基斯坦,河流總長度2900~3200公里。印度河文明為世界上最早進入農業文明和定居社會主要文明之一。印度河的最終源頭位於西藏;它從Sengge河跟Gar河的匯合開始。然後向西北流過喀喇崑崙山脈以南的喀什米爾,再漸漸彎向南面,從白沙瓦(Peshawar)與拉爾瓦品第(Rawalpindi)之間的山中流出來。在這處的印度河有一座大型堤壩(塔貝拉水壩),形成塔貝拉水庫(Tarbela)。它餘下往海洋的路徑都是在旁遮普(Punjab)及信德(Sind)的平原上,這時水流變慢,河道亦變得縱橫交錯。它然後流經海德拉巴(Hyderabad),最終在卡拉奇(Karachi)東南的一個大三角洲流出海。印度河的老家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岡底斯山西麓。它向西北穿過克什米爾的深山峽谷,再轉向南行,就進入巴基斯坦的東北邊境了。入境後切穿鹽嶺,又進入了號稱“五河之地”的旁遮普平原。因為它在這裡接納了5條支流,水量大大增加。再向南,流過沖積平原和三角洲,最後進入阿拉伯海。印度河全長3180千米,是南亞最長的河流,流域面積96萬平方千米。它的幹流大部分在巴基斯坦境內,只有上游一部分幹流和一些支流在印度境內。既然印度河的大部干支流都在巴基斯坦,為什麼河名卻叫作“印度河”呢?這有歷史原因。印度和巴基斯坦本是南亞次大陸上的統一國家,後來淪為英國的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獨立時,“印、巴分治”,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河水歸兩國共同使用。為了避免糾紛,兩國在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規定印度使用河水系總水量的1/5,其餘歸巴基斯坦使用。印度河流域氣候炎熱乾燥,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00毫米,東南部還有大片沙漠。印度河每年有兩次漲水,它的中下游平原灌渠縱橫,人煙稠密,盛產小麥、棉花和稻米,是巴基斯坦的“糧倉”。古老的印度河不僅是古代文明的搖籃,而且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