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835238466899

    人進入太空以後,航天醫學專家就利用特有的失重條件,對睡眠進行深入的研究。由於失重,人的方向感喪失了,所以不管人體處於什麼方向,是橫還是豎,是正還是倒,都可以飄浮著在空中睡眠。但是,為了安全應該睡在有防火等功能的固定著的睡袋中,以免飛船加減速時碰傷,或被流動氣流推動誤碰儀器裝置開關。

    為了提高睡眠質量,還應創造條件,產生與地面上睡眠相同的感受,如給睡袋充氣,或用繃帶綁緊,使它向人體施加一定的壓力,以模擬地球重力;帶上眼罩,不讓航天器上快速交替的晝夜節奏影響睡眠,或者用燈光模擬地面上的晝夜節奏;帶上耳塞,不讓儀器裝置和靜電產生的噪聲干擾睡眠,有條件時,應設專門的消音寢室。

    在失重環境中,會產生頭、四肢等可轉動的肢體與軀幹分離的幻覺,以及“靈魂出竅”的幻覺,特別是在朦朧的睡眠中是這樣。

    有一名航天員,睡眠時習慣將手臂放在睡袋外。一次在他將要睡醒時,朦朧中發現有兩個怪物正迎面向他飄來,嚇出他一身冷汗。定過神來後,才知道那兩個“怪物”原來是自己的兩條手臂。在那以後,規定航天員睡眠時應將手臂放在睡袋內,如果非要放在睡袋外,應將雙臂綁住。綁住手臂的另外一個作用是,不讓手臂在睡夢中碰著儀器裝置的開關。

    航天醫學工作者除在技術層面上對失重環境中的睡眠進行研究外,也對睡眠的本質和作用進行研究。如美國曾對“天空實驗室”上航天員的睡眠進行過測量,瞭解到失重環境中的睡眠,與以往的睡眠研究將睡眠劃分的6個階段相符,只是較深度的睡眠階段(第三個階段)較長,醒來的次數較少。

    現代睡眠研究認為,睡眠的過程是在慢波睡眠和快速眼部活動睡眠兩種狀態之間切換。對睡眠的作用是休息還是復原,是儲存能量還是處理資訊,則尚在爭論之中。深入對失重環境中的睡眠進行研究,或許能為解開睡眠之謎提供線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茉莉長了紅蜘蛛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