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海春

    古人很重視祭祀,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中國古代的祭祀,是個很大的話題,內容龐雜,下面我和朋友們簡單聊一聊明朝的祭祀。

    祭祀天地

    明初實行的是天地分祀制度。明太祖建政之初,在南京鐘山南面建起圜丘,於冬至日舉行祀天典禮。在鐘山北面建起方丘,於夏至日舉行祀地的典禮。

    洪武十年(1377)春,太祖將分祀天地的制度改為合祀制度。以原來的圜丘舊址為壇,在上面建屋以覆,即大祀殿,以每年的正月上辛日舉行合祀天地的典禮。在大祀殿的建設過程中,暫時將合祀天地的祭禮在奉天殿舉行,至洪武十二(1379)年正月大祀殿建成,才正式在大祀殿舉行合祀禮。大祀殿附近,還建有十四座壇,分別祭祀日、月、星辰、嶽鎮、海瀆、山川諸神。

    永樂皇帝遷都北京,永樂十八年(1420)在北京建起天地壇,仍按照洪武后期的禮儀,每年在京舉行合祀禮。南京的天地壇只是在朝廷有大事時,遣官祭告。

    嘉靖九年(1530),明世宗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重新舉行天地分祀禮,並建起了天、地、日、月壇的四郊制度。在原先的大祀殿的南面,建起了圜丘,於每年冬至日舉行祀天典禮。嘉靖中的大祀殿,在嘉靖九年(1530)前還用於孟春上辛日舉行祈谷祭典,祭祀時則將太祖、太宗(成祖)的牌位同時配享。嘉靖十年(1531),又改成以每年啟蟄(驚蟄)日在圜丘舉行祈谷禮,只奉太祖一位配享。

    祭祀祖先

    洪武建政初,在南京皇宮左闕建有四廟,分別祭祀明太祖的列祖和父輩,計有德祖、懿祖、熙祖、仁祖。其中,德祖廟居中,懿祖廟居東側第一廟,熙祖廟居西側第一廟,仁祖廟居東側第二廟。廟與神主牌,均為南向。洪武元年(1368)規定,每年以四季的孟月及歲末舉行五次享禮。

    洪武九年(1376)開始建太廟。永樂遷都後,北京太廟的修建完全仿造南京太廟。嘉靖中,對太廟制度進行了多次改革,改制的原因與嘉靖皇帝擬將生父牌位置於太廟的心思有關。

    至嘉靖二十年(1541),制度穩定後,太廟寢殿中神主放置的位置為:太祖居中,成祖、宣宗、憲宗、睿宗序列於左,仁宗、英宗、孝宗、武宗序列於右,均為南向放置。時享在正殿舉行,仍為太祖居中南向,自成祖而下,依序東西相向放置。除了孟春時享禮要在上旬擇日舉行,其他如孟夏、孟秋、孟冬的時享禮,仍用朔日,均用合享之禮。袷祭(合祭)則仍以歲除日舉行。

  • 2 # 西安風水命理師丁吉虎

    皇家祭祀天地和祖先有諸多講究,現在傳承下來的很少了,就老百姓而言,祭祀也非兒戲,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

    現在來說,我也一直強調厚葬,厚葬不是花錢多,而是注重祭祀的儀式感,從而表達對去世的人尊重和追思,這點很重要。而不是一去世就進火葬場,毫無人性和情感,這不是薄葬,因為花錢也不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安逸動,標緻308怎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