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v楊怡昊v

    色,孔子的意思是察言觀色,無微不至的關懷吧,不對長輩動怒或發脾氣,隨時保持微笑。往往都是人到中年,失去了親人才真正理解了所謂的"孝"。一個人獨坐家中,端起酒杯時看到鏡子下的照片,兩杯酒下肚,辣的眼淚嘩嘩的

  • 2 # 路過149302060

    父母養你一場不容易,你那,長了本事以後心裡老得想父母,比如,平時日常的生活用品,冬天的棉衣,父母有個病啊什麼的,帶著去醫院看看,老人平時有許多的不方便,一般沒住一塊,就儘量的去看,或打個電話問問,總之,心裡得想著父母

  • 3 # 鵜鶘心理

    華人一向是講究孝道的。從說文解字上來理解,什麼是孝,就是等到老了,身體有了很多的不便,就等於又把匕首梗在自己的生活中,當孩子替代進來,於是成就了“孝”。那什麼是道,就是做什麼事都有自己的規則,違反了這個規則,未必就是“孝”了。

    我們見到很多子女,有點刀子嘴豆腐心。在父母老了,很多事情可能真的受限於年齡的原因,或者是記憶力差,或者是性格有改變等等導致事情容易出錯或者是和孩子價值觀不符,而孩子長大了,能夠有了自己獨立處理事務的能力,當兩者碰撞時,孩子開始責怪甚至是斥責父母,這種情景在很多家庭都是常見的,大聲斥責父母,可是平時對父母也關心很多,那這到底是不是孝呢?我認為這也是一種孝,同時也是一種不孝。所謂孝道,我們經常會把孝字和敬字聯絡在一起,或者和順字聯絡在一起,這表明孝之道在於“敬”和“順”,所謂“敬”,大家都知道,這是一種敬重,是要把父母放在高處,而不是隨意的斥責。順則是要順從父母的意願,不要試試去頂撞他們。所以,之前那種子女只能叫孝而不敬,不能算真正懂得孝道了。

    那在現實生活中,敬是必須的,但如果什麼事情都順著父母,也不是正確的。如果這樣做,那等於回到古時那種三綱五常的年代,這與崇尚自由民主的現代社會理念是格格不入的。至少也會被人認為是“媽寶”之類的,有時讓伴侶內心很難過,反而帶來更多的家庭衝突。作為獨立的社會個體,孝敬是需要的,但是“敬”不代表著盲從。這是一種尊重和理解,可是不代表著認同。所以面對著父母的觀念和社會的衝突,和小家庭的價值衝突,和自己的觀念衝突時,就要顯示自己成人的自主性了。這好像與孝順的順字有相悖之處。內在的意思是不是說父母的話不聽就是違背“孝道”了呢?如果這樣去理解,我認為是有些極端了。順除了遵循之外,還有一種是梳理和引導。前者是被動的,後者是主動的。怎麼在發生衝突中,能夠採取合適的方式引導問題的解決取得雙贏,這就是需要考驗我們行使孝道的生活技巧了。其實有時也未必很難處理,我相信,在真正發生衝突時,大多數父母都會考慮孩子的意見的,因為真正到老了,父母還是會把主導權交到孩子手上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易雲黑膠vip值得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