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基數偶數

    有利也有弊,看你怎麼看待了: 同等條件下寄宿制學生的成績可能比走讀生好,但心理健康方面寄宿制學生可能就比較不樂觀了! 社會是個大學校,別把孩子與世隔絕了。   在家庭教育中,恐怕沒有什麼比家長和孩子的互信更重要了,沒有這種互信,所有的教育理念都是紙上談兵。 在孩子的初中階段之前,這種互信相對還是比較好維持的,孩子還缺乏獨立分辨是非的能力,對家長的經常性說到做不到,一般都給予諒解,同樣家長對孩子也比較寬容,在家長眼裡還是個孩子,對孩子經常性的知道做不到也能諒解。   到了初中階段後,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追求,新環境、新同學、新朋友,也給孩子帶來了完全不同的體驗,孩子和家長之間對彼此的要求都開始提高了,孩子要自由,家長反而可能更嚴格的控制孩子(上網、交友、學習的時間...);家長要孩子自覺,孩子可能反而更想重溫小時候無拘無束想什麼有什麼的日子(失去的才是最珍貴的). 在家長心目中,孩子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知道做不到;而在孩子眼中,家長也是越來越老化,越來越說話不算話。互信度開始急劇下降,如果聽任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也許要不了多久(半學期足矣), 孩子就從之前的乖孩子搖身一變為"壞孩子"(大人眼中的標籤), 再想下藥去治,晚矣...   這樣想想,也許住校相對缺乏家庭教育氛圍的孩子和家長,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這樣做也就把教育和引導孩子的主動權交到了學校的大環境和孩子身處的小環境裡,家長能起的作用已經可以忽略不計了.   但走讀未必比住校好,有可能失去互信的家庭環境(比如孩子跟家長的溝通很少、近似於無的那種),還不如讓孩子住校,避免矛盾的激化和孩子可能的下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員層面的培訓需求分析內容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