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復27
-
2 # 舊時樓臺月
王陽明(1472~1529)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可以說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可謂是精彩至極。
要說他最突出的貢獻,那便是將宋朝時期的“心學”發揚至頂峰,成為心學的集大成者,後世稱一下“半聖”。而“知行合一”是他所提出的著名思想理論之一。
嚴復:夫陽明之學,主致良知。而以知行合一、必有事焉,為其功夫之節目。“知行合一”是王陽明經過多年的自身經歷所總結概括出的一種思想理論,於正德三(1508)在貴陽講學時正式提出。
“知行合一”中的“知”指的是“良知”,“行”指的是“實踐”,所以知行合一就是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相協調。它不是強調理論決定實踐的唯心主義,也不是強調實踐決定理論的唯物主義,而是不偏不倚,互為表裡。
除了這一更深層次的解釋之外,王陽明的“知行合一”也有另外一種比較淺顯的理解,也就是:嘴上知道的,也要身體力行的去做到,否則,他們的“知”與“行”便隔斷了。正如他所說的“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筆者認為,這需要從我們的生活中點點滴滴做起。
首先,我們必須嚴格律己,遵守原則,做到“良知”的不丟失,再透過這種“良知”去指導自己的行為,也就是“行”,也就是以“知”促“行”。再者,就是透過生活中的每件事的行動、實踐去完善自我,在實踐中反省、總結“知”,以“行”成“知”。也就是說只有不斷的嚴格自我,勤於實踐,才能有效的做到“知行合一”。
-
3 # 靈魂在旅行55
知天命,行天道,就是知行合一,人的存在是替天行道,不是為所欲為。天命是什麼?不要把自己侷限在人的範圍內,就懂了。
看看傳習錄原文就知道了嘛,某人知孝必行孝叫知行合一,某人知孝不行孝叫知行不一。陽明的知行合一是針對朱熹的知先行後做的糾正,因為知仁而不為仁造成了華人的人格分裂。現在你懂了吧,把現代思想忘掉,站在古人的思想去看,陽明的知行合一是從倫理講的,你可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