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469785837472

    1、一月稱“陬月”、“正月”、“孟春”。 農曆正月的別稱。“陬”指陬訾,在十二辰中屬寅,包括二十八宿中的營室、壁。“營室”是“陬訾”的第一宿,正月為陬月。 中國古人將農曆的一年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季總共十二個月,每三個月為一季,分別稱為“孟”、“仲”、“季”,其中春季的首月就是“孟春”,這個叫法在中國已流傳了千百年。 2、二月稱“杏月”、“如月”、“仲春”。 杏月,大地吐綠,萬物迎春。俗話講,“二月紅杏鬧枝頭”,因而得名杏月。《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二月天氣回暖,春雷始鳴,包含“驚蟄”和“春分”兩個節氣。 3、三月稱“桃月”、“寎月”、“季春”。 農曆三月的別稱。《爾雅·釋天》:“三月為寎。” 郝懿行 義疏:“寎,本或作窉……然則窉者,丙也,三月陽氣盛,物皆炳然也。” 清 錢謙益 《杜大將軍七十壽序》:“寎月廿二日為懸弧之旦。” 4、四月稱“清和月”、“槐月”、“余月”、“孟夏”。 歷四月的別稱,四月萬物枝長葉茂青翠欲滴,槐樹也綻開了黃白色的花瓣兒,故稱四月為"槐月"。 5、五月稱“端月”、“榴月”、“皋月”、“仲夏”。 端,頂也,意為開端伊始。端月是指農曆的正月,一年的開始為正。農曆正月是傳統節日較多的一個月份。 6、六月稱“荷月”、“且月”、“伏月”、“季夏”。 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許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無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擻,因而,便稱之“伏月”或“荷月”。六月荷花滿池放,又稱荷月。 7、七月稱“桐同”、“霜月”、“相月”、“巧月”、“孟秋”。 秋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七月,根據農曆24節氣排定。通常是:農曆七月為孟秋,按節氣立秋、處暑二節氣所在的日子。 8、八月稱“桂月”、“壯月”、“仲秋”。 仲秋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八月,按照中國的農曆,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9、九月稱“菊月”、“玄月”、“季秋”。 農曆九月是菊花開放的時期,古人稱之為 菊月 。 10、十月稱“小陽春”、“陽月”、“孟冬”。 中國在較長時間裡, 使用的"夏曆", 是把十月作為一年之開始,叫"陽",習慣上,把農曆十月叫"小陽春"。 11、十一月稱“葭月”、“辜月”、“仲冬”。 冬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十一月。 12、十二月稱“嘉平月”、“臘月”、“涂月”、“季冬”。 基本內容嘉平月是農曆對十二月的一種別稱。延伸閱讀農曆月份的別稱。 來源:-嘉平月 來源:-葭月 來源:-菊月 來源:-仲秋 來源:-杏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乾隆皇帝廟號為什麼是高宗,他能稱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