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 Zea mays; corn borer 禾本科玉米屬一年生草本。又稱玉蜀黍,俗稱苞谷、棒子、珍珠米等。重要的糧食和飼料作物。原產墨西哥或中美洲。栽培歷史4500~5000年 。但其起源和進化過程仍無定論。中國玉米栽培已有400多年曆史。相傳於15 世紀初傳入。分佈於北緯58°至南緯40°之間的 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從低於海平面的盆地到海拔3600米以上地區,都能種植。以北美洲最多,次為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在世界各類作物中,玉米種植總面積和總產量,僅次於小麥、水稻而居第三,單位面積產量居世界穀類作物之首。種植面積和產量以美國第一,中國次之,巴西居三。中國集中分佈在從東北經華北走向西南的斜長形地帶內,其種植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85%。中國可分為6個玉米種植區:北方春玉米區;黃淮海平原夏玉米區;玉米植株形態西南山地玉米區;南方丘陵玉米區;西北灌溉玉米區和青藏高原玉米區。 根為鬚根系,分胚根和節根。花為單性,雌雄同株。子粒為穎果,由果皮、種皮、胚和胚乳組成。子粒有黃、白、紫、紅或呈花斑色(見圖)。玉米喜溫。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5~30℃。玉米為短日照的四碳植物 ,在砂壤、壤土和粘壤土均能生長 ,pH6.5~7.0最適宜。耐鹽鹼力較差,以氯離子為害較大。玉米全生育期90~150天。可分為苗期、穗期、花粒期3個生育階段。 根據子粒形狀、胚乳澱粉性質及稃殼大小,可分為馬齒型、硬粒型、甜質型、糯質型、爆裂型、粉質型、有稃型7個型別。 品種改良先後採用穗行選種、混合選種、品種間雜交和自交系間雜交等方法。自交系間的雜交種,其雜種優勢強,增產潛力大。為世界各國廣泛應用。 中國各玉米區的主要種植制度:東北、華北北部及西北部分地區為一年一熟春玉米區;華北平原以一年二熟夏玉米為主;西南和南方丘陵山區地形複雜,高寒山區以一年一熟春玉米、丘陵山區以一年二熟夏玉米,平原和淺山區以一年三熟秋玉米為主。栽培方式有單作,或與豆類、薯類間作和麥壟套種等。適期早播對其增產十分重要。根據肥、水條件和品種特性,合理密植,保證足夠苗數和穗數是高產的關鍵。玉米需氮、鉀較多,需磷較少,並可利用上茬剩餘磷素,但土壤有效磷量低於10 ppm時,施磷顯著增產。對鋅肥敏感,缺鋅時生長受抑制。全生育需水量5600~6100毫米/公頃。苗期需水較少,拔節孕穗期增多,抽雄開花期最多,灌漿成熟期較多。玉米不耐澇,多雨地區應注意排水。果穗包葉變黃,基部黑色層形成,籽粒變硬時收穫。 玉米病害有30多種,主要有大、小斑病,絲黑穗病,青枯病,病毒病和莖腐病等。透過選用抗病品種和加強管理預防之。蟲害有玉米螟、地老虎、螻蛄、紅蜘蛛、高粱條螟和粘蟲等。採用藥劑防治。 子粒含澱粉73%、蛋白質8.5%、脂肪4.3%左右;含維生素(硫胺素,核黃素)較多。玉米子粒主要供食用和飼用,可燒煮、磨粉或制膨化食品。工業上用制酒精、啤酒、乙醛、醋酸、丙酮、丁醇等。玉米澱粉製成的糖漿無色透明,果糖含量高,可製糖果、糕點、麵包、果醬及飲料。穗軸可制糠醛;莖稈可造紙和隔音板;果穗苞葉可編制手工藝品。子粒可作精飼料。蠟熟期收穫的莖葉、果穗,是牲畜特別是奶牛的良好青貯飼料。飼用時的營養價值和消化率均高於大麥、燕麥和高粱。
玉米 Zea mays; corn borer 禾本科玉米屬一年生草本。又稱玉蜀黍,俗稱苞谷、棒子、珍珠米等。重要的糧食和飼料作物。原產墨西哥或中美洲。栽培歷史4500~5000年 。但其起源和進化過程仍無定論。中國玉米栽培已有400多年曆史。相傳於15 世紀初傳入。分佈於北緯58°至南緯40°之間的 溫帶、亞熱帶和熱帶地區。從低於海平面的盆地到海拔3600米以上地區,都能種植。以北美洲最多,次為亞洲、拉丁美洲和歐洲。在世界各類作物中,玉米種植總面積和總產量,僅次於小麥、水稻而居第三,單位面積產量居世界穀類作物之首。種植面積和產量以美國第一,中國次之,巴西居三。中國集中分佈在從東北經華北走向西南的斜長形地帶內,其種植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85%。中國可分為6個玉米種植區:北方春玉米區;黃淮海平原夏玉米區;玉米植株形態西南山地玉米區;南方丘陵玉米區;西北灌溉玉米區和青藏高原玉米區。 根為鬚根系,分胚根和節根。花為單性,雌雄同株。子粒為穎果,由果皮、種皮、胚和胚乳組成。子粒有黃、白、紫、紅或呈花斑色(見圖)。玉米喜溫。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為25~30℃。玉米為短日照的四碳植物 ,在砂壤、壤土和粘壤土均能生長 ,pH6.5~7.0最適宜。耐鹽鹼力較差,以氯離子為害較大。玉米全生育期90~150天。可分為苗期、穗期、花粒期3個生育階段。 根據子粒形狀、胚乳澱粉性質及稃殼大小,可分為馬齒型、硬粒型、甜質型、糯質型、爆裂型、粉質型、有稃型7個型別。 品種改良先後採用穗行選種、混合選種、品種間雜交和自交系間雜交等方法。自交系間的雜交種,其雜種優勢強,增產潛力大。為世界各國廣泛應用。 中國各玉米區的主要種植制度:東北、華北北部及西北部分地區為一年一熟春玉米區;華北平原以一年二熟夏玉米為主;西南和南方丘陵山區地形複雜,高寒山區以一年一熟春玉米、丘陵山區以一年二熟夏玉米,平原和淺山區以一年三熟秋玉米為主。栽培方式有單作,或與豆類、薯類間作和麥壟套種等。適期早播對其增產十分重要。根據肥、水條件和品種特性,合理密植,保證足夠苗數和穗數是高產的關鍵。玉米需氮、鉀較多,需磷較少,並可利用上茬剩餘磷素,但土壤有效磷量低於10 ppm時,施磷顯著增產。對鋅肥敏感,缺鋅時生長受抑制。全生育需水量5600~6100毫米/公頃。苗期需水較少,拔節孕穗期增多,抽雄開花期最多,灌漿成熟期較多。玉米不耐澇,多雨地區應注意排水。果穗包葉變黃,基部黑色層形成,籽粒變硬時收穫。 玉米病害有30多種,主要有大、小斑病,絲黑穗病,青枯病,病毒病和莖腐病等。透過選用抗病品種和加強管理預防之。蟲害有玉米螟、地老虎、螻蛄、紅蜘蛛、高粱條螟和粘蟲等。採用藥劑防治。 子粒含澱粉73%、蛋白質8.5%、脂肪4.3%左右;含維生素(硫胺素,核黃素)較多。玉米子粒主要供食用和飼用,可燒煮、磨粉或制膨化食品。工業上用制酒精、啤酒、乙醛、醋酸、丙酮、丁醇等。玉米澱粉製成的糖漿無色透明,果糖含量高,可製糖果、糕點、麵包、果醬及飲料。穗軸可制糠醛;莖稈可造紙和隔音板;果穗苞葉可編制手工藝品。子粒可作精飼料。蠟熟期收穫的莖葉、果穗,是牲畜特別是奶牛的良好青貯飼料。飼用時的營養價值和消化率均高於大麥、燕麥和高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