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臨安邸賞析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的詩。此詩第一句點出臨安城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的特徵,第二句用反問語氣點出西湖邊輕歌曼舞無休無止。後兩句以諷刺的語言寫出當政者縱情聲色,並透過“杭州”與“汴州”的對照,不露聲色地揭露了“遊人們”的腐朽本質,也由此表現出作者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全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詩的頭句“山外青山樓外樓” ,詩人抓住臨安城的特徵——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這樣首先描寫了祖國大好山河,起伏連綿的青山,樓閣接著一個,這是多麼美好的自然。從詩歌創作來說,詩人描寫山河的美好,表現出的是一種樂景。接著寫到:“西湖歌舞幾時休?”詩人面對國家的現實處境,觸景傷情。這樣美好的大好山河,卻被金人佔有。詩句中一個“休”字,不但暗示了詩人對現實社會處境的心痛,更為重要的是表現出詩人對當政者一味“休”戰言和、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的憤慨之情。在詩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時是多麼希望這樣的歌舞快“休”了。這裡,詩人運用反問手法,不但強化了自己的對這些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之情,也更加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而產生的憂傷之感。
後兩句“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遊人”在這裡不能僅僅理解為一般遊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苟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這句緊承上“西湖歌舞幾時休”而來。詩人面對這不停的歌舞,看著這些“遊人們”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現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風”一語雙關,在詩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淫靡之風。在詩人看在,正是這股“暖風”把“遊人”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忘記了自己的國家正處於危難之中。其中的“燻”、“醉”兩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個“燻”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場面的龐大與熱鬧,為“遊人們”營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圍。接著一個“醉”字,承接上一個“燻”字,把那些縱情聲色的“遊人們”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一個“醉”字,留下了豐富的審美想象空間——“遊人們”在這美好的“西湖”環境中的醜態。
在這樣的狀態下,詩人為了進一步表現出“遊人醉”,在結尾中寫道:“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原來建都於汴梁,時已為金侵佔。就是說,紙醉金迷中,這些“遊人”們簡直把杭州當成了故都汴州。這裡,詩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義的。因為“西湖”雖在杭州,但說到“西湖”,美景之地,是遊山玩水的最佳去處,而且也僅僅是杭州的一個景點。而詩人用“杭州”,就很好地與宋都“汴州”(“汴州”已經被金人佔有)對照。在對照中,不但引出“汴州”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義的名稱,而且更有助於抒發詩人的情感——揭露那些“遊人們”無視國家前途與命運,沉醉在醉生夢死、不顧國計民生的卑劣行為,同時,也表達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及其對統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的憤怒之情。
北宋的滅亡,原因當然很多,但統治者的荒淫奢侈必居其一;南宋的偏安,原因也很多,但朝野酣嬉,醉生夢死,也必居其一;林升這首見於《西湖遊覽志餘》的詩,所寫正是當時公然的,常見的,誰都不以為奇的,毫不注意的社會現象,給他一寫,便覺觸目驚心,令人難以為情,所以是成功的諷刺。
題臨安邸賞析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的詩。此詩第一句點出臨安城青山重重疊疊、樓臺鱗次櫛比的特徵,第二句用反問語氣點出西湖邊輕歌曼舞無休無止。後兩句以諷刺的語言寫出當政者縱情聲色,並透過“杭州”與“汴州”的對照,不露聲色地揭露了“遊人們”的腐朽本質,也由此表現出作者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全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詩的頭句“山外青山樓外樓” ,詩人抓住臨安城的特徵——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臺。這樣首先描寫了祖國大好山河,起伏連綿的青山,樓閣接著一個,這是多麼美好的自然。從詩歌創作來說,詩人描寫山河的美好,表現出的是一種樂景。接著寫到:“西湖歌舞幾時休?”詩人面對國家的現實處境,觸景傷情。這樣美好的大好山河,卻被金人佔有。詩句中一個“休”字,不但暗示了詩人對現實社會處境的心痛,更為重要的是表現出詩人對當政者一味“休”戰言和、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的憤慨之情。在詩人的心中,“西湖歌舞”正是消磨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他此時是多麼希望這樣的歌舞快“休”了。這裡,詩人運用反問手法,不但強化了自己的對這些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之情,也更加表現出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擔憂而產生的憂傷之感。
後兩句“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遊人”在這裡不能僅僅理解為一般遊客,它是主要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苟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這句緊承上“西湖歌舞幾時休”而來。詩人面對這不停的歌舞,看著這些“遊人們”陶醉其中,不由得表現出自己的感慨之情。其中,“暖風”一語雙關,在詩歌中,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淫靡之風。在詩人看在,正是這股“暖風”把“遊人”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忘記了自己的國家正處於危難之中。其中的“燻”、“醉”兩字用得很精妙。首先,一個“燻”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場面的龐大與熱鬧,為“遊人們”營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圍。接著一個“醉”字,承接上一個“燻”字,把那些縱情聲色的“遊人們”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一個“醉”字,留下了豐富的審美想象空間——“遊人們”在這美好的“西湖”環境中的醜態。
在這樣的狀態下,詩人為了進一步表現出“遊人醉”,在結尾中寫道:“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朝原來建都於汴梁,時已為金侵佔。就是說,紙醉金迷中,這些“遊人”們簡直把杭州當成了故都汴州。這裡,詩人不用“西湖”而用“杭州”是很有意義的。因為“西湖”雖在杭州,但說到“西湖”,美景之地,是遊山玩水的最佳去處,而且也僅僅是杭州的一個景點。而詩人用“杭州”,就很好地與宋都“汴州”(“汴州”已經被金人佔有)對照。在對照中,不但引出“汴州”這一特殊的、富有政治意義的名稱,而且更有助於抒發詩人的情感——揭露那些“遊人們”無視國家前途與命運,沉醉在醉生夢死、不顧國計民生的卑劣行為,同時,也表達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及其對統治者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的憤怒之情。
北宋的滅亡,原因當然很多,但統治者的荒淫奢侈必居其一;南宋的偏安,原因也很多,但朝野酣嬉,醉生夢死,也必居其一;林升這首見於《西湖遊覽志餘》的詩,所寫正是當時公然的,常見的,誰都不以為奇的,毫不注意的社會現象,給他一寫,便覺觸目驚心,令人難以為情,所以是成功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