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吳甲坤

    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作為一個有文化的老人,這個時候,不僅有滿腹經綸,同時還有世事滄桑,讀書作為常態,但更應該讀三類書。

    一是易經。易經是群經之首,更是哲學經典。孔子50歲的時候開始深讀易經,因為,這個時候不僅理解能力強,悟性高,同時更有人生感悟。我覺得易經常讀常新,實在是一本好書,可以放在枕邊。另外,讀好易經,人不容易犯大的錯誤,因為這本書講的是讓人聰明的學問。

    二是讀一讀王陽明的《傳習錄》。王陽明的一生是坎坷不平、讓遭人嫉妒打擊的一生,但他從小勵志做聖賢,一生也是矢志不渝,讀書格物,修煉靈魂,最終悟得良知、心即理,知行合一,讓中斷了近兩千年的儒家仁的思想得以延續,這就是所謂的心學。二十一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因為人們早晚會懂得吾性自足,無需外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向內求索,內聖外王更重要。

    三是可以讀一讀人生幸福方面的書。人生最終追求的目標是幸福,把幸福量化就是五福。也就是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的五福,是我們的最終追求。這個時候,把自己的人生總結一下,自己再反思一下,以後的路還能怎麼樣更幸福,這不但自己開心,也給孩子們減輕壓力。

    認真琢磨一下怎樣才能長壽?除了身體健康,減少意外傷害外,很重要的就是積極樂觀的心態,還有一個你認真思考找到的人生使命。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是有任務的,使命完不成,老天爺不收你,但你沒有找到使命,那就只好一退就休了。還有就是好德,厚德載物,你的福報需要德行來承載,德不配位,必有災殃。家庭和諧,子孫後代興旺,離不開你的榜樣。有文化的老人更應該做的更好。最後是善終,心無掛礙,這個標準很高,做了自己該做的,走的安詳,無牽無掛,這就是五福的終極意義。

  • 2 # 或曰天下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

    首先,有文化的老人,到底怎麼樣才叫有文化的老人,實在難以界定。1,考慮到老人上學的情況,是有高中及以上學歷的人叫有文化,還是說是讀了很多書的人叫有文化。這些情況太複雜了。2,老人的概念也是一個難以界定的概念。到底多大的人,才能叫老人。是不是六十以上就叫老人。六十,七十和八十的老人,甚至九十的老人,要讀的書也不一樣。讀楊絳先生的《走到人生邊上》,不知道是不是值得大家借鑑。

    第二,各位老人的人生閱歷和興趣愛好不一樣。所以很難統一推薦同樣的書。不過,這時候可以讀一讀哲學類的書籍,對人生經過了幾十年,到底其意義是什麼,想清楚了這些,可以減少很多煩惱。

    三,可以看一些教育類書籍。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的人生經驗,可以對教育類書籍的優劣加以評判。作者的學識和老人的經驗,結合在一起,一定可以對家庭教育孩子有很大的意義。這對一個家庭意義重大。

    四,可以讀一讀古代的蒙學讀物,尤其是《弟子規》一書。這本書,雖然和四書五經有一定差距,卻是做人的根本。老人看一看,思考一下自己這一生,做好自己,對自己也是一種成長。不過要記住,千萬不要拿弟子規去看孩子,覺得這也不對,那也不對,要看自己的不足。老人能夠反思自己,對家庭成員的反思,實在是個很好的榜樣。

    希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 3 # 鄧青山

    老人讀書,多在消遣,我覺得大致分為三類,一類是技藝類的,培養知道的興趣愛好,老有所樂,或者補補當年的缺憾,比如園藝啊,繪畫啊,音樂類的,豐富老年的退休生活。

    二是思想類的,忙碌一輩子了,自己的社會責任,家庭責任算是告一段落,算是有了完全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了,靜下心來做自己,思考生活以外的事情,做純粹的自己。

    三十健康類的,年紀大了身心疲憊,特別是身體每況愈下,多一些健康知識,少一些健康盲區,調劑身心,緩解疾病,享受晚年退休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子商務企業賬務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