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短篇小說《別》
以前只知道 朱自清先生文學創作在於散文和詩。最近收羅五四時期短篇小說,才知道先生還寫過兩篇短篇小說,分別是寫於1921年5月5日的《別》和1923年的《笑的歷史》。兩篇小說都帶有自敘傳性質,寫自己與武鍾謙女士溫情而又艱難的家庭婚姻生活。
《別》的創作方式是將朱自清與妻子的情感經歷移植於人物“他”身上,重在展現“他”與妻子一年間由相聚到不得不因為100元的生活費而再次分別的情感波動,寫得細膩感人。《笑的歷史》則以武鍾謙為原型,將其經歷移植於第一人稱人物“我”的身上,透過妻子“我”向丈夫“你”傾訴,來展現在舊式家庭中,“我”由愛笑到不敢笑到不願笑以至於厭惡笑的情感歷程,揭露舊家庭對人性的束縛和扭曲。小說結尾“我”說“幾時讓我再能像‘娘在時’那樣隨隨便便,痛痛快快的笑一回呢?”讓人悵然若失。
兩篇小說雖然都有著散文抒情的筆調,但從其人物身份的虛構意識來看,的確不同於相同題材的散文《擇偶記》、《給亡婦》、《冬天》、《背影》、《兒女》諸篇,而應屬於小說創作。
小說《別》選擇夫妻相聚時與分別前的兩個時間片段,深入人物的內心情感體驗,進行細膩的心理描寫,著力表現夫妻情感的起伏變化:
小說一開始,“他”得到妻子與孩子要來的訊息,考慮到自己生活的拮据,想他們來了之後“可麻煩哩!”,不由地感到焦躁。但在等他們到來的過程中,他“那藏在厭煩中的期待底情開始搖撼他柔弱的心了。”
妻子和孩子到來之後,“他”和妻子之間感到異樣的陌生。作者深入到人物的感覺中去,寫他們雖然相對無言,但感到電燈光也和往日不同,覺得他們是被陌生的“不安”和相聚的“歡樂”“力的漩渦”包圍著,在不安和歡樂的沉默中交流。睡下以後,半夜的話,才終於消除了陌生感,只剩下“歡樂瀰漫著他倆”,感情又恢復到“最近分別前的一秒時”的狀態。
一年後,由於妻子生產需要100元的生活支出,他不得不讓妻子再次回去。當妻子聽到這個訊息後,“忽然一噤,象被針刺了那裡,掩著面坐下哭了。”接她回去的人來了後,她“像觸著閃電似的”“撐不住要哭了。”妻子打理好行李後,安慰我,為我準備好明天的飯食,並囑咐“我走後,你別傷心!晚上早些睡,躺下總的自己將被蓋上——著了涼誰問你呢?”——夫妻之情,何其切切!此時,房子裡的一切都異樣了,這種別離前的異樣光景彷彿一種強力“逼迫”著他和妻子,內心特別痛楚。看到屋內的床空了,想到明日的分別,自是讓人內心痛楚異常。妻子很快從夢中哭醒,一夜難眠,微睜著眼睛,一點一點地等著那個時間的來臨。——分別愁緒,何其悽悽!
我們不禁想到,下次相聚時,是否又會如小說開始時,夫妻相互感到陌生和不安呢?小說讓人為大時代的顛簸中,夫妻的美好情感而感動,也為個體生命的情感遭際而側顏。
可以說,朱自清善於捕捉人物內心細微的情感反應,予以細膩地表現,把夫妻相聚到分別的情感,真切地表現了出來。正因如此,陳煒謨說:“他這篇《別》如他的詩一樣,初看起來似乎平淡,但仔細咀嚼,就像吃橄欖一樣,覺得有味了。他的悲哀,雖是天鵝絨樣的悲哀,但在這世界人類沒有絕滅以前,如雁冰先生所說,總不會滅掉的。”
小說的缺點是語言時時讓人感到生澀,沒有他後來散文語言的流利。所以作者後來說:“《別》的用字造句,那樣扭扭捏捏的,像半身不遂的病人,讀著真怪不好受的。”(朱自清《〈背影〉序》)
2010年9月25日星期六
朱自清的短篇小說《別》
以前只知道 朱自清先生文學創作在於散文和詩。最近收羅五四時期短篇小說,才知道先生還寫過兩篇短篇小說,分別是寫於1921年5月5日的《別》和1923年的《笑的歷史》。兩篇小說都帶有自敘傳性質,寫自己與武鍾謙女士溫情而又艱難的家庭婚姻生活。
《別》的創作方式是將朱自清與妻子的情感經歷移植於人物“他”身上,重在展現“他”與妻子一年間由相聚到不得不因為100元的生活費而再次分別的情感波動,寫得細膩感人。《笑的歷史》則以武鍾謙為原型,將其經歷移植於第一人稱人物“我”的身上,透過妻子“我”向丈夫“你”傾訴,來展現在舊式家庭中,“我”由愛笑到不敢笑到不願笑以至於厭惡笑的情感歷程,揭露舊家庭對人性的束縛和扭曲。小說結尾“我”說“幾時讓我再能像‘娘在時’那樣隨隨便便,痛痛快快的笑一回呢?”讓人悵然若失。
兩篇小說雖然都有著散文抒情的筆調,但從其人物身份的虛構意識來看,的確不同於相同題材的散文《擇偶記》、《給亡婦》、《冬天》、《背影》、《兒女》諸篇,而應屬於小說創作。
小說《別》選擇夫妻相聚時與分別前的兩個時間片段,深入人物的內心情感體驗,進行細膩的心理描寫,著力表現夫妻情感的起伏變化:
小說一開始,“他”得到妻子與孩子要來的訊息,考慮到自己生活的拮据,想他們來了之後“可麻煩哩!”,不由地感到焦躁。但在等他們到來的過程中,他“那藏在厭煩中的期待底情開始搖撼他柔弱的心了。”
妻子和孩子到來之後,“他”和妻子之間感到異樣的陌生。作者深入到人物的感覺中去,寫他們雖然相對無言,但感到電燈光也和往日不同,覺得他們是被陌生的“不安”和相聚的“歡樂”“力的漩渦”包圍著,在不安和歡樂的沉默中交流。睡下以後,半夜的話,才終於消除了陌生感,只剩下“歡樂瀰漫著他倆”,感情又恢復到“最近分別前的一秒時”的狀態。
一年後,由於妻子生產需要100元的生活支出,他不得不讓妻子再次回去。當妻子聽到這個訊息後,“忽然一噤,象被針刺了那裡,掩著面坐下哭了。”接她回去的人來了後,她“像觸著閃電似的”“撐不住要哭了。”妻子打理好行李後,安慰我,為我準備好明天的飯食,並囑咐“我走後,你別傷心!晚上早些睡,躺下總的自己將被蓋上——著了涼誰問你呢?”——夫妻之情,何其切切!此時,房子裡的一切都異樣了,這種別離前的異樣光景彷彿一種強力“逼迫”著他和妻子,內心特別痛楚。看到屋內的床空了,想到明日的分別,自是讓人內心痛楚異常。妻子很快從夢中哭醒,一夜難眠,微睜著眼睛,一點一點地等著那個時間的來臨。——分別愁緒,何其悽悽!
我們不禁想到,下次相聚時,是否又會如小說開始時,夫妻相互感到陌生和不安呢?小說讓人為大時代的顛簸中,夫妻的美好情感而感動,也為個體生命的情感遭際而側顏。
可以說,朱自清善於捕捉人物內心細微的情感反應,予以細膩地表現,把夫妻相聚到分別的情感,真切地表現了出來。正因如此,陳煒謨說:“他這篇《別》如他的詩一樣,初看起來似乎平淡,但仔細咀嚼,就像吃橄欖一樣,覺得有味了。他的悲哀,雖是天鵝絨樣的悲哀,但在這世界人類沒有絕滅以前,如雁冰先生所說,總不會滅掉的。”
小說的缺點是語言時時讓人感到生澀,沒有他後來散文語言的流利。所以作者後來說:“《別》的用字造句,那樣扭扭捏捏的,像半身不遂的病人,讀著真怪不好受的。”(朱自清《〈背影〉序》)
2010年9月25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