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岑詮
-
2 # 靖逸軒主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首先說,姜昆會唱戲,他曾經在1983年的春晚上,與李谷一搭檔唱過湖南花鼓戲。但是他為什麼極少在公開場合唱戲呢?原因有兩點:第一,姜昆屬於半路出家,既不是相聲世家出身,也沒正經做過科,而唱戲是要從小就開始練習的;第二,姜昆說的是新相聲,歌頌型相聲,這種型別的相聲基本上以說為主,唱只涉及到流行歌曲,至於京劇、評劇、單絃、大鼓什麼的,在姜昆的相聲作品當中根本涉及不到。
首先說,相聲藝術當中的唱戲,雖然屬於學唱範疇,但是要做到有板有眼,沒有個十年八年的功夫是學不成的。我們看相聲界唱戲唱得好的,比如侯耀文、師勝傑、馬志明這些人都是相聲世家,有家學。另外像李金斗、王謙祥、郭德綱等人都是打小就坐科學相聲,所以說學逗唱的功底十分深厚,學唱戲曲都不在話下。
而像姜昆、苗阜這樣的相聲演員,都是半路出家,苗阜是電工出身,而姜昆只是學校文藝宣傳隊的,後來趕上上山下鄉當知青,之後參軍加入兵團文工團,與師勝傑搭檔說相聲,等到出名之後拜師馬季先生,姜昆都快30歲的中年人了,所以他說學逗唱的基本功差,在舞臺上極少唱戲情有可原。
其次,姜昆自打出道開始,就說新相聲,也就是歌頌型相聲,他的相聲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那時中國的改革開放剛剛起步,全華人民需要團結一心,相聲做為當時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也承擔了統一思想凝聚精神的任務,所以姜昆的相聲是時事造就的必然現象。這種相聲是不會涉及到京劇、評劇等內容的,也不會用戲曲做為表現手法。
但是時至今日,大多數人民群眾已經擺脫了紮緊腰帶過日子的生活,老百姓開始追求精神世界的高度放鬆,這會再講這些型別的相聲段子,就不受歡迎了。再加上對傳統相聲藝術形式認知不夠,以及大部分相聲演員創造力的缺乏,使得相聲這一藝術形式,逐漸走向了沒落。這種沒落歸根結底,不是當今的相聲演員創新能力不夠,而是忽略相聲基本功的直接後果!相聲近150年的歷史,能延續到現在,傳統相聲不全是糟粕,而一旦丟失其精髓,其生命力就會大打折扣!
-
3 # 自己133126
現在哪裡有姜昆打壓別人,到處所見都是蜂擁而上打壓姜昆。說到新相聲,電視相聲,晚會相聲,郭德綱完全不是姜昆的對手也不適合,而說到傳統相聲,姜昆雖不擅長,但也至少在公開表演場合說過五段傳統相聲,說過《八扇屏》渾人,說過幾回《大相面》,說過《金剛腿》,說過《怯剃頭》,說過《論富貴》。雖非所長,總體上還是說得中規中矩。在學方面也學過花鼓戲,黃梅戲,越劇,粵語,滬語,地方吆喝,山東快書等,還挺不錯。主持過正大綜藝風靡全國,模仿宋世雄解說惟妙惟肖。而打壓姜昆那位的學方言,地方戲尤其南方方言,戲曲能力也不如姜昆,不會學粵語,滬語,越劇等,唱什麼說什麼都是一股評戲味。
回覆列表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估計根本不瞭解姜昆——當然我也不瞭解,只是透過網路上知道一些。姜昆貴為曲協主席,但從藝相聲是屬於半路出家,和他的得意“繼位人”苗阜頗有神似之處。
姜昆是馬季老師的弟子,不過他只繼承了馬季老師的兩個表面特點,一是電視相聲,也叫歌頌相聲,二是從政。馬季老師雖然說了很多歌頌相聲,但其相聲基本公非常紮實,深受侯寶林、馬三立等大師的真傳。而姜昆只借鑑(或學到)了一小部分皮毛。馬季老師是說唱團團長,姜昆超越了,當上了曲協主席。
這麼總結下就知道,姜昆不會唱戲很正常。不單不會唱戲,相聲的“說學逗唱”,他屬於四缺三,只會第一個“說”,後三個巧妙避開了,照樣不當誤其從政。一個“虎口遐想”可以說幾十年,當然後幾年在前面加了個“新”字。
我沒貶低的意思,這是姜昆自己早期接受採訪時承認的。而郭德綱和德雲社,隨便挑個演員,沒一個基本功落下的,隨手就來。難怪,那麼多觀眾選擇德雲社,而不會聽姜昆的相聲。
就連最近還在如火如荼舉辦的《相聲小品大賽》,觀眾都反響及其不好,吐槽不斷,可惜,姜昆未必會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