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商業銀行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依次經歷了資產管理理論、負債管理理論、資產負債管理理論三個階段。
1、資產管理理論:主要研究如何把籌集到的資產恰當地分配到現金資產、證券投資、貸款和固定資產等不同資產上。商業銀行的資產管理理論以資產管理為核心,早在十七八世紀,資產管理就成為商業銀行管理遵循的原則。商業銀行資產管理理論歷史上依次經歷了由商業貸款理論向資產轉移理論和預期收入理論發展的演變過程。
2、負債管理理論: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盛行於60年代。負債管理理論是以負債為經營重點,即以借入資金的方式來保證流動性,以積極創造負債的方式來調整負債結構,從而增加資產和收益。這一理論認為:銀行保持流動性不需要完全靠建立多層次的流動性儲備資產,一旦有資金需求就可以向外借款,只要能借款,就可透過增加貸款獲利。負債管理理論歷史上依次經歷了由存款理論向購買理論和銷售理論發展的三個階段。
3、資產負債管理理論: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由於市場利率大幅上升,負債管理在負債成本及經營風險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商業銀行迫切需要一種新的更為有效的經營管理指導理論。而在此時,電腦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在銀行業務與管理上的運用越來越廣泛,銀行經營管理的觀念逐漸改變,由負債管理轉向更高層次的系統管理--資產負債綜合管理。
西方商業銀行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依次經歷了資產管理理論、負債管理理論、資產負債管理理論三個階段。
1、資產管理理論:主要研究如何把籌集到的資產恰當地分配到現金資產、證券投資、貸款和固定資產等不同資產上。商業銀行的資產管理理論以資產管理為核心,早在十七八世紀,資產管理就成為商業銀行管理遵循的原則。商業銀行資產管理理論歷史上依次經歷了由商業貸款理論向資產轉移理論和預期收入理論發展的演變過程。
2、負債管理理論:產生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盛行於60年代。負債管理理論是以負債為經營重點,即以借入資金的方式來保證流動性,以積極創造負債的方式來調整負債結構,從而增加資產和收益。這一理論認為:銀行保持流動性不需要完全靠建立多層次的流動性儲備資產,一旦有資金需求就可以向外借款,只要能借款,就可透過增加貸款獲利。負債管理理論歷史上依次經歷了由存款理論向購買理論和銷售理論發展的三個階段。
3、資產負債管理理論: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由於市場利率大幅上升,負債管理在負債成本及經營風險上的壓力越來越大,商業銀行迫切需要一種新的更為有效的經營管理指導理論。而在此時,電腦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在銀行業務與管理上的運用越來越廣泛,銀行經營管理的觀念逐漸改變,由負債管理轉向更高層次的系統管理--資產負債綜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