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味
春節,一年一度的,在期盼中來,在不捨中去。
童年,期盼歡樂,熱鬧,糖果和鞭炮;
青年,期盼交友,聚會,旅遊和尋歡;
中年,期盼收穫,積累,溫暖和情愛;
老年,期盼健康,平安,和諧和幸福。
四川人好吃。年飯,是一家人最難得的團聚,雖人在千里,心卻在家裡。是酒席,也是情宴。盛滿笑意,喝下寬容和理解;盛滿誠摯,滿飲親情和孝順。
在春節聯歡晚會的歡笑聲中,歲月的鐘擺,悄悄指向零點新年。
於是,煙花沖天,鞭炮齊鳴,人間進入了一年中最燦爛的春天……
春節,除了歡樂,除了希冀,還有思考,還有傳承。
在四川農村,春節其實是很“忙”的,少有時間出去旅遊觀光。
新年第一天(大年初一),從孝敬和感恩開始,為祖先“上墳”,這是無論貧富貴賤家庭的必修課。不管除夕夜睡得多晚,初一都得早起。放開門炮(當然是鞭炮),打掃頭晚的遍地煙花紙屑。早餐是傳統的“吃元寶”(雞蛋十湯元)。飯後,全家老小要帶上香、蠟、紙錢、鞭炮、水果、點心等祭品,徒步郊遊去給祖先“上墳”。先清除墳上的雜草,再點上香、燭,燒紙錢,放鞭炮。然後擺上水果、點心、祭酒,在墓前跪下磕頭、行禮,各人口中說著對祖先的祝福和敬意。最後,一家老小圍坐墓前,吃點心,飲酒,表達陪前輩共享之情,不忘初心,祈求賜福,傳承“感恩”的家教。
這樣的“上墳”活動,會因時間的先後和路途的遠近,持續一週左右。
只有盡完對祖先的孝道,才覺得心裡“踏實、無愧”,才算是過了真正意義的年,才能進入下一個“放鬆”的程式。
初二開始串門。走親、訪友、拜年、吃“轉轉飯”,或上山野炊,或下河捕魚,或就近玩“農家樂‘’,真是天天有喜,應接不暇。
孩子們聚在一起放鞭炮;青年們擠在一起,交流資訊,談天說地;成年人圍在一起,下棋、打牌、玩麻將……
——這種“快樂天使”的曰子,一直玩到大年十五元宵節,才畫上句號。——濃濃的年味,才變成不捨的鄉愁,留在心裡,帶走他鄉,慢慢地散去……
年 味
春節,一年一度的,在期盼中來,在不捨中去。
童年,期盼歡樂,熱鬧,糖果和鞭炮;
青年,期盼交友,聚會,旅遊和尋歡;
中年,期盼收穫,積累,溫暖和情愛;
老年,期盼健康,平安,和諧和幸福。
四川人好吃。年飯,是一家人最難得的團聚,雖人在千里,心卻在家裡。是酒席,也是情宴。盛滿笑意,喝下寬容和理解;盛滿誠摯,滿飲親情和孝順。
在春節聯歡晚會的歡笑聲中,歲月的鐘擺,悄悄指向零點新年。
於是,煙花沖天,鞭炮齊鳴,人間進入了一年中最燦爛的春天……
春節,除了歡樂,除了希冀,還有思考,還有傳承。
在四川農村,春節其實是很“忙”的,少有時間出去旅遊觀光。
新年第一天(大年初一),從孝敬和感恩開始,為祖先“上墳”,這是無論貧富貴賤家庭的必修課。不管除夕夜睡得多晚,初一都得早起。放開門炮(當然是鞭炮),打掃頭晚的遍地煙花紙屑。早餐是傳統的“吃元寶”(雞蛋十湯元)。飯後,全家老小要帶上香、蠟、紙錢、鞭炮、水果、點心等祭品,徒步郊遊去給祖先“上墳”。先清除墳上的雜草,再點上香、燭,燒紙錢,放鞭炮。然後擺上水果、點心、祭酒,在墓前跪下磕頭、行禮,各人口中說著對祖先的祝福和敬意。最後,一家老小圍坐墓前,吃點心,飲酒,表達陪前輩共享之情,不忘初心,祈求賜福,傳承“感恩”的家教。
這樣的“上墳”活動,會因時間的先後和路途的遠近,持續一週左右。
只有盡完對祖先的孝道,才覺得心裡“踏實、無愧”,才算是過了真正意義的年,才能進入下一個“放鬆”的程式。
初二開始串門。走親、訪友、拜年、吃“轉轉飯”,或上山野炊,或下河捕魚,或就近玩“農家樂‘’,真是天天有喜,應接不暇。
孩子們聚在一起放鞭炮;青年們擠在一起,交流資訊,談天說地;成年人圍在一起,下棋、打牌、玩麻將……
——這種“快樂天使”的曰子,一直玩到大年十五元宵節,才畫上句號。——濃濃的年味,才變成不捨的鄉愁,留在心裡,帶走他鄉,慢慢地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