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今教育孩子,先來幾幅小素描:
一、給老子好好學,考個大學光宗耀祖;
二、你TM不好好學習,就滾出來掙錢;
三、那些小事兒、家務活就別幹了,把時間都花在學習上去;
四、從呱呱墜地,就選好了補習班、興趣班,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四、哎呀,孩子還小,不懂事兒,讓他去吧;
五、不就闖點兒禍嗎,值得那麼大驚小怪嘛;
六、這麼髒這麼苦的活,憑什麼讓我家孩子做?……
B
古人教育孩子的典型事例,略而不談,咱就往題主問題上靠攏吧。
從古自今,流傳下來的誡子書、家書很多,往往都給人醍醐灌頂的感慨,所以,才成其為經典、表率,比如:
關羽的誡子書,就只有九個字:
讀書好, 好讀書,讀好書。
大文豪蘇東坡年少時弄一副對聯貼門上: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他父親感覺不妙,這小子志向雖高,卻太過輕狂。某一天,有位老先生拿著一本小書,請教蘇東坡,蘇東坡瞪著小書本上的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因為很多字不認識,要不人家能成為大文豪呢,反省一下自己,悄莫聲地改了對聯:
C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管他是神,還是人,在對待自己孩子這件事上,表露出一個父親那份拳拳之心,那份殷切期盼,《誡子書》,短短86個字,是古代鑑誡類散文的名篇,是兒童啟蒙教育必修科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這樣的教誨,放在今天,尤為合適!浮躁的周遭,喧騰的環境,假大空泛濫,假惡醜橫行,吹牛不上稅、作惡沒人管,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為了錢,把一切攪亂,渾水摸魚!
要是諸葛亮穿重生到今天,他的隆中不一定保得住……
扯遠了,《誡子書》之所以能流傳千年,我覺得這麼幾個原因:
其一,言簡意賅。諸葛亮的文筆,一篇《出師表》(前)力壓多少文人騷客,這則《誡子書》短小精悍、韻律分明、朗朗上口,好記、好讀、好勵志;
第二:名人效應。《誡子書》雖然精美,如果換成無名氏,恐怕入不了諸多選本,有可能成不了啟蒙教材,流傳度會大打折扣;
第三:文人自覺地對中國傳統的堅守和傳承,可能也有部分因素,做人、做事的大方向、格局,只是一個父親對自己孩子的深切期盼而已,不羅嗦、不做作;
第四:簡單可行,不施壓、不打壓、不把自己意識強加給孩子。
A
如今教育孩子,先來幾幅小素描:
一、給老子好好學,考個大學光宗耀祖;
二、你TM不好好學習,就滾出來掙錢;
三、那些小事兒、家務活就別幹了,把時間都花在學習上去;
四、從呱呱墜地,就選好了補習班、興趣班,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四、哎呀,孩子還小,不懂事兒,讓他去吧;
五、不就闖點兒禍嗎,值得那麼大驚小怪嘛;
六、這麼髒這麼苦的活,憑什麼讓我家孩子做?……
B
古人教育孩子的典型事例,略而不談,咱就往題主問題上靠攏吧。
從古自今,流傳下來的誡子書、家書很多,往往都給人醍醐灌頂的感慨,所以,才成其為經典、表率,比如:
關羽的誡子書,就只有九個字:
讀書好, 好讀書,讀好書。
大文豪蘇東坡年少時弄一副對聯貼門上: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他父親感覺不妙,這小子志向雖高,卻太過輕狂。某一天,有位老先生拿著一本小書,請教蘇東坡,蘇東坡瞪著小書本上的字,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因為很多字不認識,要不人家能成為大文豪呢,反省一下自己,悄莫聲地改了對聯:
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C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管他是神,還是人,在對待自己孩子這件事上,表露出一個父親那份拳拳之心,那份殷切期盼,《誡子書》,短短86個字,是古代鑑誡類散文的名篇,是兒童啟蒙教育必修科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這樣的教誨,放在今天,尤為合適!浮躁的周遭,喧騰的環境,假大空泛濫,假惡醜橫行,吹牛不上稅、作惡沒人管,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為了錢,把一切攪亂,渾水摸魚!
要是諸葛亮穿重生到今天,他的隆中不一定保得住……
扯遠了,《誡子書》之所以能流傳千年,我覺得這麼幾個原因:
其一,言簡意賅。諸葛亮的文筆,一篇《出師表》(前)力壓多少文人騷客,這則《誡子書》短小精悍、韻律分明、朗朗上口,好記、好讀、好勵志;
第二:名人效應。《誡子書》雖然精美,如果換成無名氏,恐怕入不了諸多選本,有可能成不了啟蒙教材,流傳度會大打折扣;
第三:文人自覺地對中國傳統的堅守和傳承,可能也有部分因素,做人、做事的大方向、格局,只是一個父親對自己孩子的深切期盼而已,不羅嗦、不做作;
第四:簡單可行,不施壓、不打壓、不把自己意識強加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