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64528336

    一般來說前兩個都可以了,不過多一箇中長焦也是不錯的,有時可以在較遠處抓拍,也可以拉一下遠景,避開比較嘈雜的背景。

  • 2 # 望蓮699

    沒必要了。如果再想提升,風光16-35可入, 人像135定,足夠了。70~200雖好,但不建議入了。如果銀子多,就納。

  • 3 # 蜀人好攝

    如果拍人像,基本夠用,拍風景的話不太夠,特別西藏新疆川西,16-35和70-200用處很大,長變焦也可考慮100-400。題主自己斟酌吧。

  • 4 # 從耗子胖成豬

    與題主有點類似,我那個時候的鏡頭搭配是16-35LII、50L、70-200LII、70-300DO。

    下面我簡單用自己的經驗幫題主分析一下這個問題吧。

    首先,題主你已經擁有了24-70mm標準變焦鏡頭與一枚50mm f/1.4的定焦鏡頭。那麼要不要買70-200mm鏡頭就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1、你現有的兩枚鏡頭都沒有長焦焦段,而題主你是否對超過70mm焦距的中長焦段有需求?如果有的話,70-200mm當然是有必要買的。因為你手頭的兩枚鏡頭完全無法獲得70-200mm的效果。

    2、人像與風景的主次問題。

    一般情況下,70-200mm在人像領域的應用主要是利用大光圈長焦端的虛化效果。而風光領域則不太在乎光圈大小。

    3、體力與預算問題。

    70-200mm f/2.8L II與III代的重量都達到1.5Kg左右。而f/4版本的70-200鏡頭重量則僅為f/2.8版本的一半。所以在畫面效果與重量、價格之間,題主你需要一個權衡,選擇。

    最後附幾張70-200拍攝的圖片,供題主參考。
  • 5 # 婚禮攝影師Tanke

    70-200mm是非常出色的人像鏡頭,風景也可以用它,6D2搭配的24-70mm外加50mm,一直都是處於一般狀態下的景深拍攝,搭配長焦後的透視感是獨特的魅力!

    長焦拍人像的好處就是可以拉近人物與背景間的距離感,也就是透視感,這是24-70與50mm都無法辦到的效果,值得嘗試!特別是在外景拍攝的時候,24-70就可以直接不用,一枚70-200已經打開了你的新視覺盛宴了。虛化能力本身就是2.8光圈,還有長焦段的加持,效果非常棒!

    風景拍攝也是一大特色,一般風景拍攝很多都是大廣角進行拍攝,照片氣勢磅礴,很有感覺!長焦風景就是另一類風格了,同樣還是因為鏡頭透視感的原因,拉近物體與物體之間距離!就好像這樣的照片一般,我知道前景與背景之間有距離,但是拍出來就好像沒有距離一般,長焦的透視能力還是比較重要的!70-200你買了不會後悔!

  • 6 # 廣州明月的旅攝

    從人像和風光角度,70-200非常需要,尤其是長焦拍攝人物的透視,虛化以及長焦在大山大河中也是必不可少,有些因為焦段甚至無法拍攝,如舞臺、動物、體育類。作為風光和建築拍攝而言,廣角24也略顯不夠,有機會再上一個17-40或16-35。上一張冰島長焦,上一張城市廣角12f2.8

  • 7 # 劍舞影像

    佳能6D2,配了24-70、定焦501.4,拍人像和風景再配70-200有必要嗎?

    你的這套配置挺不錯的。

    24-70鏡頭可以應付大多數場景的拍攝,是個很實用的萬能鏡頭,可以拍攝風光、人文民俗等,你準備再添置一支鏡頭,拍攝人像和風景,意想的鏡頭是70-200鏡頭,本人覺得這個鏡頭值得購買。

    作為佳能使用者,小白鏡頭應當是必備的一支鏡頭。

    從你的鏡頭配置來看,你還是少了長焦段的鏡頭,有時外出拍攝,難免會覺得部分場景力不從心,雖說你缺少超廣的鏡頭,但因為你有24-70鏡頭,超廣端略顯不足,但普通的拍攝應當問題不大。

    而長焦段的缺失,肯定會讓我們會有“望景而嘆”的感覺了,所以完全有必要購買70-200鏡頭。

    因為你想拍攝人像和風景,而小白鏡頭正是拍攝人像像和風景的好鏡頭,拍攝人像時它有著極好的成像,雖說和一些定焦有一定的差距,但也是完全滿足愛好者的拍攝需要,成像銳度很好,焦外很是柔和,因為是變焦,所以構圖讓人感覺很方便。

    這個鏡頭拍攝風光也是很好的選擇,尤其是拍攝一些大場景,比如西藏、新疆、南方的梯田、霞浦等場景,如果沒個長焦鏡頭,真是很難把控場景的。長焦鏡頭拍攝遠山的層次也是相當實用的。

    所以,本人覺得,你配70-200鏡頭完全有必要,你遲早要買的一支鏡頭。

  • 8 # 講故事的攝影師

    喜歡旅遊,我去過北京,去過廣州。

    如果旅遊,我還有必要去上海麼?

    沒必要

    因為大陸的大城市都千篇一律,哪裡都是高樓林立,水泥森林,到處都是摩肩接踵,人山人海。

    只要是大陸,你能在這個城市看到的,機關大樓、銀行、醫院,你到另一個城市,也都能看到,無非就是換了個名字,差不多的。哪個城市,不都是人民政府、人民醫院、人民廣場……

    所謂的旅遊景點,也都差不多的,每個城市都有一條貌似仿古的商業街,裡面的很多店面,名字產品都會耳熟能詳。

    就是到了各個城市不同的大商場,你會發現,賣的產品還是你家門口那座城市的那些品牌。

    海爾、海信、長虹、創維……

    阿迪、耐克、李寧、安踏……

    哪怕一個世界大牌名貴包包,你在北京、上海的店裡買,價格都是一樣的,甚至優惠活動都是一樣的。

    你在北京買的品牌的東西,你甚至可以到上海的店裡退換找售後。

    到哪個城市,餓了你也還是吃個肯德基麥當勞,喝碗蘭州拉麵,渴了,喝瓶農夫山泉,有點甜……

    住在全國連鎖的某個商務酒店,裡面整齊劃一的專修配套讓你毫無身處幾千公里之外的異鄉感覺。

    完全有必要

    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不同的人文,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不同的風景。

    北京有莊嚴肅穆的故宮,上海有高聳入雲的金茂大廈。

    北京有大褲衩,上海有東方明珠。

    北京有南鑼鼓巷,上海有城隍廟。

    北京有大大咧咧的衚衕大爺,上海有婀娜多姿的精緻女人。

    北京有不去不是好漢的八達嶺長城,上海有夜色撩溫柔如水的人的外灘。

    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樹葉。

    人也不可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旅遊,就是在不同的地方,在不同的季節,感受不同的風土人情,品味不同的美味佳餚,看到不同的人生故事。

    攝影是什麼

    攝影不就是拍照麼?

    把你看到的,拍下來,留作以後回頭看看的一個記錄。

    這種想法沒有什麼不對,也是攝影的真諦之一。

    所以,現在全國十幾億人,百分之八九十的,有個拍照手機就足夠了。

    那麼,剩下的百分之十的,拍照就是“攝影”,和他們有什麼不同麼?

    當然!

    不同的地方,就是專業、專注。

    所謂拍照,就是拿起來就拍,看到了就拍,拍下了就行。

    無論你拍的怎樣,這是你此時此刻想要記錄的,高度自動化的拍照手機讓你所見即所得,你都可以自豪地給朋友分享:看,我拍的不錯吧。

    不錯,不錯。

    挺清楚的。

    然而,這肯定不是攝影人真心的評價。

    如果你拍的確實好,他真心誇你,他會說:你這張照片,主題非常突出,拍攝角度獨到,構圖大膽均衡,用光自然巧妙,色彩主次分明……

    什麼是專業?

    專業就是把一個簡簡單單的東西說得頭頭是道,有理有據。

    那麼,攝影是什麼?

    攝影就是用你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節,或者在同樣的地方和同樣的人,不同的角度和想法,拍出各種不同,但是都賞心悅目的照片。

    鏡頭是人的第二雙眼睛

    攝影主要就是靠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但是,近視眼看遠不行。模糊。老花眼看近不行,模糊。弱視的光線不好等於睜眼瞎。

    鏡頭也一樣,焦距短了拍遠不行,光圈小了拍弱光也不行。

    每個焦段都有每個焦段不同的用處,每個焦段也都有不同的表現力。

    買佳能6D2最多的,是攝影初學者,而是是真心想好好學習這門技術和藝術的。

    從價效比來說,絕大多數攝影老師、厚道店家推薦,都會搭配佳能6D2+24-105f4+50f1.8小痰盂。

    24-105這個焦段,日常生活、旅遊、掃街絕大部分拍攝題材都能兼顧,畫質也說得過去。缺點麼,不在畫質上,主要是光圈只有f4,弱光拍攝力不從心,拍人像就更捉襟見肘,拍不出大光圈虛化的夢幻鏡頭。而俗稱“小痰盂”的50f1.8,別看很便宜,定焦無弱旅,畫質槓槓滴,拍人像,也能拍出相當好的虛化效果。

    題主直接入手了24-70和50/1.4,想必不會是24-70f4,大機率應該是24-70/2.8,因為24-70f4,比較小眾,價格也不便宜,很雞肋。

    24-70f2.8屬於鏡頭裡的“大三元”,也是黃金焦段,婚禮現場、活動現場、影樓內外拍攝,都是最常用的。

    “大三元”價格都不便宜,都1W+,所以畫質也不含糊。“一分錢,一分貨”在攝影圈裡很適用。

    50/1.4是一款老牌的經典人像鏡頭,也是價效比非常高的一款鏡頭,很多影樓的專業攝影師也常拿來當幹活的工具。比50/1.8好的當然不是那一點點光圈,而是畫質提升。50f1.2的“人像鏡皇”當然更好,就是太貴了,而是一般人駕馭不了。

    全畫幅相機配50mm焦段定焦鏡頭,拍出來的人像,是非常適合人眼的視角效果的。這枚鏡頭優點當然就是自然,缺點就是太自然,不夠廣角的誇張,也沒有長焦的空間切割感。

    6D2這個相機,只能算是入門全畫幅單反相機,對焦效能比現在佳能的半畫幅R7、R10都差多了,但是畫質還不錯,2600萬的畫素也不低,拍風景人像的基礎用途足夠了。

    那些說“夠用就好”,或者“一鏡走天下”的,無論如何也理解不了,為什麼女人有了那麼多裙子和包包,還是要不斷地買新的。

    “一鏡走天下”可以說是懶或者不專業。

    說“夠用就好”的,除了“窮”,沒有別的說法可以解釋。

    題主已經有了24-70和50/1.4,只是問要不要再配70-200,那看來也不差錢。

    既然不差錢,那還會糾結多一個包包,或者多買條裙子麼?

    買、買、買啊。

    70-200f2.8,也是大三元之一,和16-35f2.8,加上已經有的24-70f2.8,都是攝影最常用的鏡頭,焦慮涵蓋16-200。如果不差錢,這三個鏡頭都必須買。

    狹小空間退無可退或者想直接拍大場景,用過16-35,你就知道16和24的焦慮差別,你就知道16mm的超廣有多香。

    70-200拍風景,會帶來長焦的空間壓縮感,能把遠處的風景拍的更加清晰細膩。

    70-200拍人像,135mm以上,利用大三元鏡頭的高畫質,加上大光圈的虛幻,就能拍出清晰的人像浮在模糊的背景之上,這就是俗稱的“空氣切割機”效果。

    寫字可以用個樹叉在地上劃拉,如果要學習或者表現書法,選擇毛筆,那狼毫有狼毫的用途,羊毫有羊毫的特點,兼毫有兼毫的優勢。

    喝酒也一樣,萬里河山,孕育千百好酒,我喝過了濃香、醬香,喝過了鳳香,米香,我還要喝清香和豉香,嘗一嘗老白乾香和芝麻香麼?

    如果不差錢,那一定嘗一嘗。

    沒有錢,有朋友,有運氣,別人合法送的,也品味一下。

    喝酒也和攝影一樣,淺嘗即止,一瓶啤酒走天下。

    懂得品酒,才會捨得投入。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對於目前微單的發展看法如何,是否認為微單會取代單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