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897441438013

    主要內容:魯濱遜是生活在18世紀的英國,他為了追求財富,冒險出海,最後漂流島一個荒島上,在那裡他用勞動戰勝自然,用才智克服困難,用火槍和基督教教義征服了一個土人“星期五”,成為荒島的主人。

    主題思想:藉由人與自然的衝突的展現,既表現了笛福崇尚勞動、個性自由和開拓精神等,也表現了笛福的以人為本,崇尚人類征服自然的自然觀。人是自然的主人,人以戰勝自然顯示自己對於自然的主宰地位,人與自然是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這篇小說中,人與自然的矛盾衝突的化解結果就是人戰勝了自然。

    寫作特點:小說採用了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讓讀者彷彿身臨其境,而留下深刻的印象。細緻準確的細節描寫。小說的語言淺顯易懂,用了很多日常用語,敘述流暢,表意清晰明瞭。

    人物性格特點:魯賓遜是新興的資產階級中的殖民開拓者的形象,他不畏艱辛,勤勞勇敢,富於冒險精神,不斷積累財富,不安於現狀,總在尋求更新鮮、更刺激的生活。魯賓遜是個善於冒險,勇敢無畏,對生活充滿信心的勇敢的冒險者。

    擴充套件資料

    文章簡介: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長篇小說。該作主要講述了主人公魯濱遜·克魯索(Robinson Crusoe)出生於一箇中產階級家庭,一生志在遨遊四海。

    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風暴,隻身漂流到一個無人的荒島上,開始了段與世隔絕的生活。他憑著強韌的意志與不懈的努力,在荒島上頑強地生存下來,經過28年2個月零19天后得以返回故鄉。

    寫作背景:

    笛福生活的時代,正是英國資本主義開始大規模發展的年代。1702年,他發表《消滅不同教派的捷徑》,諷刺政府的宗教政策,因而被捕,並被判處枷示三次。

    出獄後,從事編輯報刊,還寫了不少政治、經濟方面的小冊子,因言論關係又曾三次被捕。1719年,笛福發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說《魯濱遜漂流記》。

    這部小說是以亞歷山大·賽爾柯克在荒島上的真實經歷為原型的。據當時英國雜誌報導:1704年4月,賽爾柯克在海上叛變,被船長遺棄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費爾南德斯群島中的一個叫馬薩捷爾的小島上。4年零4個月後被Nautilus發現而獲救。

    那時,賽爾柯克已忘記了人的語言,完全變成了一個野人。笛福受這件事的啟發,構思了魯濱遜的故事。但在小說的創作過程中,笛福從自己對時代的觀感和感受出發,以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冒險進取精神和18世紀的殖民精神塑造了魯濱遜這一形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東健愛上女主播主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