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曉行凌波

    在我們印象中,杜甫的性格好像不似李白那樣,狂放不羈,自命不凡,但他生於盛唐,長於官宦之家,骨子裡那份傲氣絕不輸於李白,頗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氣,《望嶽》是他二十多歲時的作品,少年壯志當拿雲的銳氣和自信溢於言表,更有趣的是,他敢吹李白都不敢吹的“牛皮”。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這聯句出自杜甫的古體長詩《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楊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詩太長節錄一段),此詩是他困守長安時所寫求薦信,這類詩為仕途求進,一般都曲意奉承,貶低自我,露出阿諛乞憐的寒酸相,但你看他這首詩中說的什麼?“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並不是我們尋常理解的,刻苦讀書就能動筆寫雄文,這二句不是將來時,而是現在時,是自我表揚,就是說我杜甫飽讀詩書,一肚皮孔孟聖賢文,寫詩作文,筆落驚風雨,如有神靈相助。更讓人叫絕的是後面,“賦料楊雄敵,詩看子健親”,楊雄是歷史上著名的文賦家,但也就勉強和我一拼。子建就是曹植,七步成詩那位,謝靈運說天下有才十鬥,子建獨佔八斗,俺小謝佔一鬥,剩下一斗天下人均分,小謝的牛皮已經烏泱烏泱的了,沒想到在杜甫的眼裡,八斗的子建也就跟在自己屁股後頭蹭點熱度罷了;“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李邕,唐代大書法家,就是李白去求見的時他愛答不理,結果李白一生氣寫下《上李邕》:“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就是這位牛人,在杜甫的詩裡,不過是哭著喊著求自己見一面的無名之輩而已。王翰,著名詩人,這輩子最大的理想就是和俺杜甫做鄰居;“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這兩句是自我評價,就是說我感覺自己足夠牛叉、足夠出類拔萃,馬上就可以功名顯赫、登上高峰。這哪裡還是自薦呀?分明是想說"你現在對我愛答不理,將來讓你高攀不起”,一吐鬱積於心的明珠暗投的憤懣,這超出常人自信,真是狂得可愛。但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真的沒有吹牛,無論是楊雄還是曹植、無論是李邕還是王翰,論詩才誰也無法和“詩聖”比肩的。

    杜甫懷抱“致君堯舜”的理想,身負高八斗之才,難免清高狷狂,自信滿滿。他說“詩是吾家事”,杜甫的祖父杜審言也是位有名的詩人,所以他認為詩是自己的家學,自己天生便有家族基因,祖宗傳承的事業,寫詩責無旁貸,他的自信不只來自於家族的光環,更多的是來自於他自己的努力,儘管他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當做現在時,但可能真不是吹牛,而是他的努力方向,他信奉“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杜甫《柏學士茅屋》)。常常是“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雖不像李賀那般嘔心瀝血地吟詩,不像賈島孟郊被成為“詩奴”“詩囚”,但也是在藝術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語不驚人死不休”,所以,李白《戲贈杜甫》才說:“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杜甫的詩歌眾體兼備,無所不精,反映蒼生疾苦、家國危難時,多選用樂府和古體,敘事細緻入微,感染力強,他在詩中體恤民情,直陳時弊,有著深沉的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和悲天憫人的博愛精神。他的律詩格律森嚴、意境蒼茫、煉字精到、對仗工穩、沉鬱頓挫,氣韻沉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終以出類拔萃的詩歌造詣和為蒼生立命的家國情懷與儒家風範,被後世尊為“詩聖”,震古爍今,流芳百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朋友都沒有的人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