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思維,不能從事某種工作,是寂靜不動的,領會了就能如願地通曉天下事物的道理。
原文:
《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白話譯文:
《易經》本身是沒有思慮的,是沒有作為的,是很安祥寂靜不動的,人若能感發興起而運用之,終能通達天下一切的事故,如非天下最神奇美妙的,誰能如此呢?
此文出自春秋·孔子後學《易傳·繫辭傳上·第十章》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易傳》是一部古代哲學倫理著作,是詮釋《易經》的經典著作。屬於戰國時期解說和發揮《易經》的論文集,眾多學者考證今本受道家陰陽家思想影響相當多,而帛書本陰陽家自然色彩濃厚。《易傳》剛柔思想的形成與易學詮釋典範的轉移。
《易傳》以《易》卦之第一爻(初爻)、第三爻、第五爻皆為陽位,因其爻位之序數為奇數,奇數為陽數,故其爻位為陽位。《易傳》以《易》卦之第二爻、第四爻、第六爻(上爻)皆為陰位,因其爻位之序數為偶數,偶數為陰數,故其爻位為陰位。
《周易》一書包括《經》和《傳》兩部分。《易傳》是一部戰國時期解說和發揮《周易》的論文集,其學說據說本於孔子,具體成於孔子後學之手。《易傳》共7種10篇,它們是《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繫辭傳》上下篇、《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自漢代起,它們又被稱為“十翼”。
沒有思維,不能從事某種工作,是寂靜不動的,領會了就能如願地通曉天下事物的道理。
原文:
《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白話譯文:
《易經》本身是沒有思慮的,是沒有作為的,是很安祥寂靜不動的,人若能感發興起而運用之,終能通達天下一切的事故,如非天下最神奇美妙的,誰能如此呢?
此文出自春秋·孔子後學《易傳·繫辭傳上·第十章》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易傳》是一部古代哲學倫理著作,是詮釋《易經》的經典著作。屬於戰國時期解說和發揮《易經》的論文集,眾多學者考證今本受道家陰陽家思想影響相當多,而帛書本陰陽家自然色彩濃厚。《易傳》剛柔思想的形成與易學詮釋典範的轉移。
《易傳》以《易》卦之第一爻(初爻)、第三爻、第五爻皆為陽位,因其爻位之序數為奇數,奇數為陽數,故其爻位為陽位。《易傳》以《易》卦之第二爻、第四爻、第六爻(上爻)皆為陰位,因其爻位之序數為偶數,偶數為陰數,故其爻位為陰位。
《周易》一書包括《經》和《傳》兩部分。《易傳》是一部戰國時期解說和發揮《周易》的論文集,其學說據說本於孔子,具體成於孔子後學之手。《易傳》共7種10篇,它們是《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繫辭傳》上下篇、《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自漢代起,它們又被稱為“十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