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iyaya32937
-
2 # 得米
過年就是要放鞭炮才有過年的感覺。記得小時候在農村,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的時候必有一堆大大小小的鞭炮,不同的日子,不同的時辰放大小不一樣的鞭炮,各有講究和說法。
通常一家放了鞭炮,緊接著其他家都知道時辰到了,百家鞭炮齊鳴,大家都笑呵呵。爸爸放鞭炮,我和哥哥都躲起來,以防被鞭炮傷到,等放好了鞭炮,我和哥哥都笑哈哈跑出來,媽媽準備年飯,爸爸帶著我和哥哥作揖。
後來家搬到縣城,大年三十下午開始,各家各戶搶著放鞭炮,從傍晚開始,樓就在煙霧繚繞之中,猶如仙境,我卻覺得甚是歡喜,這就是記憶中的年味。按照風俗,大年三十晚上十二點大家都會準時再放一串大的鞭炮,辭舊迎新,越早放鞭炮似乎年和財神就先來自己家一樣,好不熱鬧。
環境保護固然重要,可是中國千年來的習俗也是不能摒棄。也許可以減少放鞭炮的次數,規定只有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各放一次,折中一下,即可以保護環境,又能讓大家記憶中的年味回來。
曾幾何時,除夕夜,初一,早上都要放鞭炮,那是年的儀式感之一。如果餃子是年的味道之一,那麼鞭炮聲,還有除夕夜,天邊此起彼落的煙花,那是視覺和聽覺的記憶,又有歷史的文化傳承。你聽,那聲音,是對一年這麼快就過去的紀念,又是家家戶戶對新的一年美好的希望在吶喊。是對易逝的一年些許的留戀與不捨,又是對這一年壓抑已久的情緒的宣洩。那是戀人間的山盟海誓,豪言壯語。又是一家人團圓的高歌一曲。
不放鞭炮煙花年照過,就是年的味道淡了些。從空氣質量和安全考慮又是不放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