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通籍三十餘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人徒傷,不勝悚惶慚赧。今將永別,特立四條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第一、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就能在處世時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氣和。修身養性做人做學問的道路,最難的就是養心,養心中最難的,就是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能夠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就可以問心無愧,就可以對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質問。如果一個人在獨處時沒有做過一件問心有愧的事,那麼他就會覺得十分安穩,自己的心情也常常會是快樂滿足寬慰平安的,(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強不息的道路和尋找快樂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礎。
二曰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統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為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莊敬日強,安肆日偷。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第二、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就能使身心強健。內心專一寧靜渾然一體,外表衣著整齊態度嚴謹,這是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的方法;一出門就像要去拜訪一個尊貴的客人,就像普通老百姓在祭祀祖先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恭恭敬敬的樣子,這是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的氣氛。想要憑藉自己掌握的知識來安撫老百姓,必須做到一絲不苟恭恭敬敬這樣老百姓才能信服,這是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的效果。聰明的人和機智的人,因為他們都能夠做到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所以總能夠給別人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莊重嚴謹恭恭敬敬,就會一天比一天壯大自己,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傲慢無禮肆意而為,就會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如果能做到無論對一個人還是一群人、無論對小事情還是大事情都態度恭恭敬敬,不敢有一絲一毫鬆懈怠慢的意思,那麼自己身體和內心的強健,還用值得懷疑嗎?
三曰求仁則人悅。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於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於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飢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後知覺後覺之責。孔門教人,莫大於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於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立人達人之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第三、講究仁愛就能使人心悅誠服。天底下人的生命,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機理才成就自我的性格,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氣息才成就自我的形象,我和普通老百姓相比,對於生命生生不息的意義其實都是相同的。假如我只知道自私自利而不知道對老百姓講究仁愛對事物加倍愛惜,那麼就是違背甚至拋棄了生命生生不息的意義。至於那些享有豐厚俸祿的大官,高高地位於眾人之上,就應該承擔起拯救老百姓於溺水之時和拯救老百姓於飢餓之中的責任。讀古書學習古人的思想,大概知道了古書中的意思,就應該有大力推行古書中自己已經領悟的古人正確思想的責任。孔子的儒家學派教育子弟,大都要求子弟要講究仁愛,而講究仁愛最根本的,就是要想成就自己首先就要成就他人,要想富貴自己首先就要富貴他人。能夠成就他人富貴他人的人(使他人有所成就、使他人通達的人),人們哪會有不心悅誠服地歸順於他的呢?
餘通籍三十餘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可許,老人徒傷,不勝悚惶慚赧。今將永別,特立四條以教汝兄弟。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第一、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就能在處世時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氣和。修身養性做人做學問的道路,最難的就是養心,養心中最難的,就是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能夠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就可以問心無愧,就可以對得起天地良心和鬼神的質問。如果一個人在獨處時沒有做過一件問心有愧的事,那麼他就會覺得十分安穩,自己的心情也常常會是快樂滿足寬慰平安的,(做到在一個人獨處時思想、言語、行為謹慎)是人生中最好的自強不息的道路和尋找快樂的方法,也是做到守身如玉的基礎。
二曰主敬則身強。內而專靜統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工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為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聰明睿智,皆由此出。莊敬日強,安肆日偷。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敢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第二、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就能使身心強健。內心專一寧靜渾然一體,外表衣著整齊態度嚴謹,這是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的方法;一出門就像要去拜訪一個尊貴的客人,就像普通老百姓在祭祀祖先時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恭恭敬敬的樣子,這是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的氣氛。想要憑藉自己掌握的知識來安撫老百姓,必須做到一絲不苟恭恭敬敬這樣老百姓才能信服,這是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的效果。聰明的人和機智的人,因為他們都能夠做到對人對事對物態度恭恭敬敬,所以總能夠給別人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莊重嚴謹恭恭敬敬,就會一天比一天壯大自己,主觀上對人對事對物態度傲慢無禮肆意而為,就會一天比一天消亡自己。如果能做到無論對一個人還是一群人、無論對小事情還是大事情都態度恭恭敬敬,不敢有一絲一毫鬆懈怠慢的意思,那麼自己身體和內心的強健,還用值得懷疑嗎?
三曰求仁則人悅。凡人之生,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出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於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於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救民飢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義,即有覺後知覺後覺之責。孔門教人,莫大於求仁,而其最初者,莫要於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立人達人之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第三、講究仁愛就能使人心悅誠服。天底下人的生命,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機理才成就自我的性格,都是得到了天和地的氣息才成就自我的形象,我和普通老百姓相比,對於生命生生不息的意義其實都是相同的。假如我只知道自私自利而不知道對老百姓講究仁愛對事物加倍愛惜,那麼就是違背甚至拋棄了生命生生不息的意義。至於那些享有豐厚俸祿的大官,高高地位於眾人之上,就應該承擔起拯救老百姓於溺水之時和拯救老百姓於飢餓之中的責任。讀古書學習古人的思想,大概知道了古書中的意思,就應該有大力推行古書中自己已經領悟的古人正確思想的責任。孔子的儒家學派教育子弟,大都要求子弟要講究仁愛,而講究仁愛最根本的,就是要想成就自己首先就要成就他人,要想富貴自己首先就要富貴他人。能夠成就他人富貴他人的人(使他人有所成就、使他人通達的人),人們哪會有不心悅誠服地歸順於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