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鑑賞詩歌的形象 鑑賞詩歌的形象就是透過分析詩歌意象的個性特徵,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社會意義。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傳遞著詩人不同的情感體驗。 B、透過動靜結合,相互映襯的手法開拓詩境,傳達情感。如:“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詩中“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態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又突出顯示了“春澗” 的幽靜。 C、詩歌的形象有時與民族歷史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心理特點等各方面發生聯絡,被賦予某種特殊意義。分析詩歌形象應注意景和情、物與 情;景和人,物與人之間的關係。 二、鑑賞詩歌的語言 1、熟記常用術語,如:準確、生動、形象、傳神、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雋永、新奇、優美、絢麗、工麗、含蓄、質樸、自然、奔放等。 2、注意“詩眼”(“煉字”) 3、注意 “煉句” 由於詩歌篇幅、韻腳的約束或修辭的需要,詩人往往會對詩句進行特殊的處理,所以我們必須掌握一些古詩詞的語法知識,才能讀懂詩歌,進而鑑賞詩歌。 A、詞類活用 如:李商隱《無題》:“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B、互文見義 如: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 ——煙月籠罩著寒水,煙月籠罩著沙。 C、倒裝 如:王維《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竹喧浣女歸,蓮動漁舟下”。 D、省略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三、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1、表現手法: 託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於事、聯想、想象、渲染、對比、襯托、虛實結合、動靜結合、正側面結合、直抒胸臆、卒章顯志、借古諷今、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等; 2、修辭手法: 比喻、比擬、借代、對偶、誇張、象徵、對比、襯托、雙關、設問、反問、反語、通感、互文、用典、化用、疊詞等; 3、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 四、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 評價是鑑賞的最後一步:由對詩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就是分析評價作品主題的社會意義、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分析評價要實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貶低也不拔高。
一、鑑賞詩歌的形象 鑑賞詩歌的形象就是透過分析詩歌意象的個性特徵,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詩歌的社會意義。 A、注意意象的色彩(字面和暗示)。 色彩傳遞著詩人不同的情感體驗。 B、透過動靜結合,相互映襯的手法開拓詩境,傳達情感。如:“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詩中“花落、月出、鳥鳴”這些動態的景物,既使詩顯得富有生機,又突出顯示了“春澗” 的幽靜。 C、詩歌的形象有時與民族歷史文化、傳統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心理特點等各方面發生聯絡,被賦予某種特殊意義。分析詩歌形象應注意景和情、物與 情;景和人,物與人之間的關係。 二、鑑賞詩歌的語言 1、熟記常用術語,如:準確、生動、形象、傳神、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雋永、新奇、優美、絢麗、工麗、含蓄、質樸、自然、奔放等。 2、注意“詩眼”(“煉字”) 3、注意 “煉句” 由於詩歌篇幅、韻腳的約束或修辭的需要,詩人往往會對詩句進行特殊的處理,所以我們必須掌握一些古詩詞的語法知識,才能讀懂詩歌,進而鑑賞詩歌。 A、詞類活用 如:李商隱《無題》:“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B、互文見義 如: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 ——煙月籠罩著寒水,煙月籠罩著沙。 C、倒裝 如:王維《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竹喧浣女歸,蓮動漁舟下”。 D、省略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三、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 1、表現手法: 託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於事、聯想、想象、渲染、對比、襯托、虛實結合、動靜結合、正側面結合、直抒胸臆、卒章顯志、借古諷今、欲揚先抑、欲抑先揚等; 2、修辭手法: 比喻、比擬、借代、對偶、誇張、象徵、對比、襯托、雙關、設問、反問、反語、通感、互文、用典、化用、疊詞等; 3、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 四、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 評價是鑑賞的最後一步:由對詩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評價作品的思想內容,就是分析評價作品主題的社會意義、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觀點態度。分析評價要實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貶低也不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