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æ]在發音的時候口型要比[e]更大一些。
[æ]發音時舌尖抵下齒,舌前部稍抬高,舌位比[e]更低,雙唇平伸,成扁平形。
[ʌ]是短母音,發音時與[æ]發音時相似,唇形沒有[æ]音時那麼扁平。
[ɑ:]是長母音。發音時口張大,和其他三個音標都不相同,舌尖不需要抵下齒。雙唇收圓。
1、[æ]
發音口型:
①舌尖抵下齒,舌前部最低。
②雙唇向兩旁平伸,成扁平行,牙床開的最大。
④軟顎升起, 唇自然開放,上下齒之間的距離大約相當於一個食指加中指。
2、[ʌ]
①舌尖抵住下齒,但不如發前母音時抵得那樣緊。
②舌身的中部隆起,扁唇(不要收圓)。
④開口程度和[æ]相似,唇形扁。
3、[a:]
①舌尖不觸下齒,舌身後縮,舌後部向軟顎抬起。
②口張大,舌身平放後縮。
4、[e]
①舌尖抵下齒,舌前部稍抬起,比[i:]低。
②牙床開得比[i:]寬,上下齒間可容納一個食指。
擴充套件資料
國際音標
又被稱之為國際語音字母。
1888年,由英華人H·斯維斯特倡議提出。
同年,由法華人P·帕西和英華人D·瓊斯等人合作完成,並發表在《語音教師》上。
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
實行一音一符的原則,共有72個子音和23個母音。
[æ]在發音的時候口型要比[e]更大一些。
[æ]發音時舌尖抵下齒,舌前部稍抬高,舌位比[e]更低,雙唇平伸,成扁平形。
[ʌ]是短母音,發音時與[æ]發音時相似,唇形沒有[æ]音時那麼扁平。
[ɑ:]是長母音。發音時口張大,和其他三個音標都不相同,舌尖不需要抵下齒。雙唇收圓。
1、[æ]
發音口型:
①舌尖抵下齒,舌前部最低。
②雙唇向兩旁平伸,成扁平行,牙床開的最大。
④軟顎升起, 唇自然開放,上下齒之間的距離大約相當於一個食指加中指。
2、[ʌ]
發音口型:
①舌尖抵住下齒,但不如發前母音時抵得那樣緊。
②舌身的中部隆起,扁唇(不要收圓)。
④開口程度和[æ]相似,唇形扁。
3、[a:]
發音口型:
①舌尖不觸下齒,舌身後縮,舌後部向軟顎抬起。
②口張大,舌身平放後縮。
4、[e]
發音口型:
①舌尖抵下齒,舌前部稍抬起,比[i:]低。
②牙床開得比[i:]寬,上下齒間可容納一個食指。
擴充套件資料
國際音標
又被稱之為國際語音字母。
1888年,由英華人H·斯維斯特倡議提出。
同年,由法華人P·帕西和英華人D·瓊斯等人合作完成,並發表在《語音教師》上。
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由國際語音學學會設計來作為口語聲音的標準化標示方法。
實行一音一符的原則,共有72個子音和23個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