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媳婦碧玉

    不認同。

    學不好如何嫁得好的話,除非你長得漂亮。但是人總有一天會老的,總有一天也會遭到嫌棄。

    學的好也不一定可以嫁得好,要求高,眼光高,就要嫁一個高富帥,到最後也未必是自己想要的。

    嫁一個疼愛自己,相互依賴,欣賞,一起到老才叫嫁得好。

  • 2 # 撤梯登樓

    現在社會上出現這樣的問題,十分正常,甚至值得鼓勵這樣的反思!越多的反思,可以更好地推動社會進步。

    答主相信,“歷史感”是回答這個問題的一個重要維度——用婚姻改變命運、提升階層,亦或是僅僅找到生存的依靠,是女性極為古老的生存手段,女子讀書無益於家庭生產力的提升,讀書無非就是生活情趣罷了——這在中國漫長的封建時代,無可厚非又無出其右。

    電影《喜福會》劇照

    而新中國也已經走過了七十年,土地改革早已宣告了封建制度的廢止,經歷三四代人的共同歷史後,“婚姻”的“能指”可能沒變,“所指”早已流變。

    生產力和婚姻的關係

    婚姻的合作和契約性質並未改變。

    封建中國的夫妻男耕女織,丈夫和兒子才是家裡最重要的壯勞力,靠體力生產生活資料。而妻子的職責就在於操持家務,照顧後代,承擔了最原始的勞動力再生產過程。

    現代婚姻也是男女合作,但是技術革命的到來,帶來大量腦力和輕體力勞動的工作,女性自然也廣泛參與到了社會生產之中,自然也掌握了大量生產資料——在男女雙方勞動力對等的婚姻中,就不存在“誰成為誰的飯票”一說。

    顏寧教授

    因為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變化,都市中的女性逐漸能擺脫用嫁人改變命運的方式,轉而可以用“讀書”,即知識改變命運的方式。

    “嫁得好”論調的逆流

    照理說,既然讀書都能夠讓女性改變命運了,為什麼社會上還會有女人寧願“嫁得好”呢?

    我們必須認識到,婦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在中國流行的歷史並不長,甚至在全世界上都不長(甚至“性別主義”在人類歷史長河上都是短暫的)。

    摩梭人,生活在比男權社會更古老的母系社會

    我們的國土上依舊還存在著極為保守的板塊,依舊處在穩定的農耕生活中,婚姻觀也遵循著古老的傳統,甚至在最為發達的都市,也存在著所謂嫁入豪門的“婚姻買賣”。

    李嘉欣

    因而,“嫁得好”的說法依然有市場。對於“嫁得好”的人來說,強迫讓她們全盤接受獨立女性的思想觀點、生活方式是不現實的——

    人,除了作為自然人存在,也作為社會人存在,一個社會人自然是根據他遵循的道德、倫理、三觀在社會上立足的——按照這個邏輯,顛覆她們一以貫之的傳統,並強迫她們接受,她們不就否認了自己的存在了嗎?

    邏輯上,讓認同“嫁得好”的人轉變成獨立的知識女性,就是偽命題。更不要說,真的扭轉過來後,她們是不是真的會生活得很幸福——個人幸福只有她們才有發言權,誰都無法強迫她們“覺得幸福”。

    正因為傳統根深蒂固,也確實指導了很多人追求幸福,“嫁得好”的逆流不可生硬壓制。

    “讀得好”還有有必要嗎?

    既然“嫁得好”的傳統這麼有市場,那女性還有必要讀書嗎?當然有必要!

    一句話: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只要資訊社會對知識、腦力勞動持續需要,讀書就一直有必要。

    但生產力不是完美的,是需要不斷修正的,這也是代表“嫁得好”的傳統力量的價值——正所謂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

    總結

    無論“嫁得好”,還是“讀得好”都不能一棍子打死,兩股力量的推拉才帶來了社會變遷。但對於個人來說,人的一輩子不長,沒有絕對的趨吉避凶之法,臨事鹹期無妄,隨時觀取同人。

    個人認為,一定要有一個抉擇的話,近三五年,迴歸傳統家庭可能是最合適的選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鬼當家有奇雲的是第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