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度甄選

    建議題主不要用打這樣形式哦!孩子愛咬人的原因其實就是主要原因還是處於口腔敏感期,也就是探索性的咬弗洛伊德曾提出一個“口欲期”的概念,他指出:一歲左右的嬰兒,獲得各種慾望滿足的主要途徑就是口,像吸吮、吃喝、啃咬。愛咬爸爸媽媽,其實就是一種口欲期的咬。口欲期的寶寶,一旦有東西蹭到嘴邊,他就會去咬。比如趴在我們肩頭時冷不丁咬一下;有時抓著我們的手突然啃起來;還有哺乳時,寶寶咬奶頭,疼得媽媽直叫。孩子就是這樣用嘴在探索世界,咬是一種生理反應,從吃手,到啃腳丫,再到逮啥咬啥。但是題主的寶寶現在應該三歲了,其實也可以慢慢去糾正孩子這個行為,因為到兩歲-三歲孩子也會因為物權秩序敏感而因為小事情開始發脾氣,這時候擔心孩子會用咬人來發洩自己的情緒。

    早期教育專家唐納·維特默,在《從咬到擁抱》一書中,也講到孩子的情緒及社交問題:第一步:先要讓孩子理清雙方的情緒,比如別人搶你玩具,你咬了人家,就要讓孩子明白你自己很“生氣”,而對方很“傷心”;

    第二步:再讓孩子們提出解決方案,家長可從旁提供建議;

    第三步:鼓勵孩子自己去修復矛盾關係。達到“從咬到擁抱”的一個和好過程。同樣,現在孩子出現咬人的行為,我們也可以去給孩子溫柔而堅定的訴說道理。

    1、為孩子提供磨牙玩具和食品

    對於“口欲期”愛亂咬和長牙期牙齦不適的孩子,咱們家長可以提供一些磨牙食品,給孩子提供的咬咬玩具,購買時要買安全無毒,品質有保障的;使用過程要經常清潔消毒。

    一般情況下,孩子到一歲半會度過“口欲期”。但如果孩子在這個時期的咬咬行為得不到滿足,“口欲期”有可能延長,更愛亂咬,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過度補償”。也就是說,孩子可能到兩歲甚至更大,還喜歡吃手或咬物咬人,而且比之前咬得更頻繁更上隱。

    2、讓孩子知道被他咬了會疼

    當孩子和大人咬著玩時,我們就要注意一下跟孩子的互動方式,不要把咬孩子玩當做親暱方式。當孩子咬疼爸媽時,可以做出誇張而嚴肅的表情,或者假裝哭,說:“寶寶把我咬疼了,嗚嗚……”用略帶悲傷和痛苦的表情來表現自己的不適,孩子能更直觀地意識到他咬人是不好的,孩子理解了這點,就不會輕易咬人了。

    3、教孩子在和小朋友玩的時候的細節

    當他因護東西、爭東西、和同伴發生矛盾時咬人,我們可以告訴他怎麼說,比如,不想給別人玩玩具,不用咬人,可以大聲說“不”來拒絕。想玩別人玩具時,就問“我能玩玩嗎?”或者先遞上自己的玩具說“我們交換著玩吧”。孩子的口頭語言豐富了,就不會藉助肢體語言表情達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烤鴨是如何醃製入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