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漫談中國史

    瀉藥。

    是康肅公。

    故事是大詩人、大政治家歐陽修寫的。 講是的北宋有個很有名的大臣,陳堯諮(康肅公,真宗鹹平三年(1000年)中狀元,歷任通判、考官、知州、知府、安撫使、龍圖閣直學士、尚書工部侍郎;不是一般的牛逼哈,別以為是個不知名的赳赳武夫),善於射箭,可以說“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跟他相媲美”。神箭手了。他覺得自己這個本領很牛逼,常常自己拿出來炫耀一番。

    有一次,他在家裡射箭的場地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擔子,站在那裡斜著眼睛看著他,很久都沒有離開。賣油的老頭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點點頭。

    陳堯諮問賣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嗎?”賣油的老翁說:”沒有別的奧妙,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

    陳堯諮聽後氣憤地說:”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就可以懂得這個道理。”於是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把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蘆裡,油從錢孔注入而錢卻沒有溼。於是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熟練罷了。”陳堯諮笑著將他送走了。

    我去,一賣油的老頭,敢這樣跟工部侍郎說話;而且工部侍郎並沒有把他怎麼樣,還笑著把它送走了,可見,人不但要牛逼,還要多讀書,才有涵養,有度量。不是每個位高權重、有錢有權的人都能這樣的!

    或許,這就是宋朝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吧

  • 2 # 歷史有妖氣

    《賣油翁》是北宋歐陽修所寫的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原文裡陪襯主人公的“配角”“陳康肅公”名叫陳堯諮,諡號康肅,因此題中所問之“康宿公”應為“康肅公”。“公”是古代對身份較高的男子的常見尊稱。這位康肅公有一項自以為天下無雙的技藝,便是射箭,射箭自然需要超凡的好眼力和準頭,可惜,他自恃的這些“特長”無意中被一個生活於社會底層的老漢瞬間擊垮。

    “陳康肅公堯諮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原文第一段交代了人物及場景,名揚天下的康肅公射箭,意氣風發、志得氣滿,不想一旁有個賣油的老漢在觀望,看他射箭十支裡能中八九支,竟沒有鼓掌喝彩、驚歎膜拜,而是“睨視”後輕輕點了點頭,“嗯,我看你能射得如何......唉,馬馬虎虎吧,也就那麼回事”,“睨”有居高臨下輕視之意。故而一向被捧上天的康肅公絕難接受。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溼。因曰:‘我亦無他,唯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可見,康肅公憤怒問他懂不懂射箭、為何看不出自己箭法精妙,賣油翁淡淡說沒什麼的,手法熟練罷了,和我倒油一樣。待康肅公看著他把油穿過銅錢口倒入葫蘆中錢卻未溼後,又淡淡說這不麼,沒什麼的,倒多了、手法熟練罷了。康肅公這時只能面部抽搐,“笑而遣之”。

    這簡短四字“笑而遣之”,一來簡約地表現了康肅公對此前自己傲慢心態的心虛和羞愧,二來也可看出社會地位不同對人的性格造成的不同,“遣”是高位者任意讓低位者離去的動作,不需要禮貌,只是單方面的示意。為何康肅公只能“笑而遣之”呢,因為他本想看著賣油翁折服卻敗在了他手上,心情是尷尬的,卻又無法做得更多,真若抓起來打一番發洩自然也是有失身份,不能做過多的行為,也只能一笑而過了。賣油翁正如武俠小說中的掃地僧,無名無華,出手卻天下震驚。

    其實,寫此文時歐陽修正被朝堂上的政敵構陷,他無奈之下自請遠調,這時寫這樣的故事也有歐陽修自己抒懷明志的原因。現實中的“康肅公”雖有政績,但為人暴戾,常“用刑慘急,數有杖死者”,彷彿朝堂上雖也有才能但一再中傷自己的高官。因此,歐陽修也希望透過自己的才華,“熟能生巧”地一舒抱負,而讓政敵們折服無奈、只能“笑而遣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木製傢俱上的商標膠水怎麼擦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