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還了還了
-
2 # 史記sj
好人有好報嗎?
這個話題,自古以來,都是眾說紛紜,答案不一。
或許我們可以從春秋時期發生的一件影響幾千年華人的故事中受到啟發。
陳國、蔡國的大夫一起謀劃說:“孔子是一位賢明的聖人,他所說的治國論政的謀略都是非常有見地,如果被對手楚國聘用,那我們陳國、蔡國就危險大了。”
於是派人圍阻孔子一行。
孔子不能前行,斷糧七日,也無法和外邊取得聯絡,連粗菜淡飯都吃不上,隨行的弟子們個個奄奄一息,大都病倒了。
這時孔子更加慷慨,講學奏樂詠歌不停,還找來子路問道:“《詩》中說:‘不是犀牛不是虎,沿著曠野急徘徊。’我的理論學說不對嗎,為什麼會落到這種地步?”
子路一聽心中就不快,滿臉不高興的說道:
“君子是不會受困乏的。那麼我們為什麼被困多日了呢?
想來夫子的仁德還不夠吧,人們還不信任我們;
想來夫子的智慧還不夠吧,人們不願推行我們的主張。
而且我從前就聽夫子講過:"做善事的好人上天會降福於他,做壞事的惡人上天會降禍於他。’如今老師您積德懷義,已經很久了,為什麼還會處在這種窮困的境地呢?”
孔子說:“由啊,你還不懂啊!我來告訴你。”
你認為有仁德的好人就一定會被人相信?那麼伯夷、叔齊就不會被餓死在首陽山上;
你認為聰明的好人一定會被任用?那麼王叔比干就不會被紂王剖心;
你認為有忠心的好人一定會有好報?那麼關龍逢就不會被昏君所殺;
你認為好人的忠言勸諫一定會被採納?那麼伍子胥就不會被迫自殺。
能否遇到賢明的君主,是時運的事;
做個好人還是不好的人?才是個人可以選擇的事。
君子學識淵博深謀遠慮而時運不濟的人多了去,何止是我一個呢!
況且芝蘭生長在深林之中,不會因為無人欣賞而不芳香;
君子修養身心培養道德,不會因為窮困而改變節操。
如何做事?在於自身,何時生死?在於命。
因而,晉國公子重耳的稱霸之心,產生於在曹衛兩國奔波亡命之時;
越王勾踐的稱霸之心,產生於吳國會稽落難之時
所以說居於下位而不願改變的人,是其思慮不遠;
做人總想安逸享樂,是其志向不大,這兩種人又怎麼能知道(重耳、勾踐)後來的結果呢?”
後來解困後,子路又問孔子說:“君子也有憂愁的時候嗎?”
孔子說:“沒有。君子時刻都在修養身心中,做任何事都會樂在其中;當他獲得成功的時候,他又會為自己能有所作為而高興。
因此,君子一生都很快樂,並沒有一天是憂慮的。
小人則不是這樣,當他想獲取一樣東西時擔心得不到,得到後又怕失去,總是患得患失,所以小人沒有一天是快樂的。
所以說“好人”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君子可以看作是一個“好人”中的好人。
好人要想有好報,必須有各種因緣條件都具備,才能有好的現世報。
如文天祥領導的南宋義軍雖然抗元失敗,也被元朝統治者抓住殺頭了,在普通人看來,可能是好人沒有好報的最好的例子。
但是,一時的成敗得失,歷史的定論,可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明瞭!
文天祥留下了,“自古人生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的千古名句,警醒著世人,那個衰弱不堪的大宋王朝還有如此這般的洪鐘大呂,用生命鮮血譜寫一曲千秋絕唱。
回覆列表
雖然說好人不一定會有好報,但是好人善良,喜歡幫助別人,那麼惡也不敢輕易接近你!有些事情,冥冥之中自有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