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85326370204

    這首詩又題作《夏日絕句》,借古諷今,既表現了李清照的愛國熱忱,又反映了她剛直不靡的性格。

    詩所詠為楚漢爭雄時的項羽事。項羽在垓下一戰,為劉邦所敗,逃至烏江。烏江亭長勸他暫避江東,以便重振旗鼓,捲土再來,可項羽以“無顏見江東父老”而自刎。對此事,不少詩人予以評說,唐代杜牧《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宋人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提出反駁:“項氏以八千人渡江,敗亡之餘,無一還者,其失人心為甚,誰肯復附之?其不能捲土重來,決矣。”王安石同意這看法,寫了“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他們各從項羽的遭遇作推斷,雖有論史之意,而皆出於抒情、言理。李清照詠史,亦緣於表述自己的一種觀點。

    李清照的“思項羽”出於“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剛強性格,並暗射當時社會現實,對投降派痛下針砭。北宋靖康二年(1127),宋王朝在金兵的沉重打擊下,土崩瓦解,徽、欽二宗被金人擄去。高宗趙構視敵如虎,避敵似鼠,倉皇南逃,最後棲息於臨安(今杭州),過著“直把杭州當汴州”的苟安生活。李清照在戰亂中由濟南而南京,再作搬遷,加上丈夫趙明誠的死去,珍藏文物的散失,使之對趙構的一味逃跑深惡痛絕,不由“思項羽”,希望當局能堅持抗戰,守土衛民。

    李清照“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鞺韃之音,就為人言,是要保持節操,不因形勢的變化而俯仰,生是錚錚鐵漢,死也保有耿耿丹心。就國事言,則為不媚敵、不畏敵,保持民族氣節、愛國立場。總之,有了這種耿介之風,而無柔弱之氣,那自然獲得人們的尊敬。李清照作為出色的女詞人,以其清麗之詞贏得了讀者,而如此剛勁之詩,使之更為人敬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實驗室怎麼製備二氧化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