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詠雪》
文章交代詠雪的背景只用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別看這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內容卻相當多。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在這樣的家族裡,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安,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
下面接著寫主要事件──詠雪。其實是主講人出題考聽眾。主講人何以有此雅興?原來是天氣發生了變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變成了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這使主講人感到很高興,於是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錄下了兩個:一個是謝朗說的“撒鹽空中”;另一個是謝道韞說的“柳絮因風起”。
謝安對這兩個答案的優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卻在最後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讚賞道韞的才氣。
(二)《陳太丘與友期》陳太丘的朋友失約反倒責怪陳,被陳的兒子駁得很慚愧。
這一則被編入書中“方正”一門。“方正”,即正直不阿,為人正派,是一種好的品格。
本文記陳紀和來客的對話。
先交代對話的背景,“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不守信約的是客人,而不是陳太丘;“太丘捨去,去後乃至”,既至而不見太丘,這是客人發“怒”的原因;陳紀其時正“門外戲”,故與客相遇,這是對話的由來,也交代了對話的地點。
對話可分兩層:
前一層屬於資訊交流性質,作鋪墊用;
後一層是對話的主要內容,寫客人得知太丘已經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語言粗野,不堪入耳;陳紀則針鋒相對,指出對方“無信”“無禮”,義正而辭嚴,逼得對方無言可答。
結尾是:客人以“下車引之”表示認錯,但陳紀“入門不顧”。
(一)《詠雪》
文章交代詠雪的背景只用一句話:“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別看這短短的十五個字,涵蓋的內容卻相當多。東晉的謝氏家族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在這樣的家族裡,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安,聽眾是“兒女”們。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
下面接著寫主要事件──詠雪。其實是主講人出題考聽眾。主講人何以有此雅興?原來是天氣發生了變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變成了紛紛揚揚的鵝毛大雪。這使主講人感到很高興,於是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錄下了兩個:一個是謝朗說的“撒鹽空中”;另一個是謝道韞說的“柳絮因風起”。
謝安對這兩個答案的優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十分耐人尋味。作者也沒有表態,卻在最後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讚賞道韞的才氣。
(二)《陳太丘與友期》陳太丘的朋友失約反倒責怪陳,被陳的兒子駁得很慚愧。
這一則被編入書中“方正”一門。“方正”,即正直不阿,為人正派,是一種好的品格。
本文記陳紀和來客的對話。
先交代對話的背景,“期日中,過中不至”,說明不守信約的是客人,而不是陳太丘;“太丘捨去,去後乃至”,既至而不見太丘,這是客人發“怒”的原因;陳紀其時正“門外戲”,故與客相遇,這是對話的由來,也交代了對話的地點。
對話可分兩層:
前一層屬於資訊交流性質,作鋪墊用;
後一層是對話的主要內容,寫客人得知太丘已經離去,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太丘,語言粗野,不堪入耳;陳紀則針鋒相對,指出對方“無信”“無禮”,義正而辭嚴,逼得對方無言可答。
結尾是:客人以“下車引之”表示認錯,但陳紀“入門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