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柚子愛攝影

    日本人是什麼時候開始變認真的呢?我們在確認戰前日本人事蹟時發現了很多負面評價,證明事實並非如此。首先,有這麼一個記述挺有意思的,講的是日本人乘坐公共交通時的態度。1920年,東洋經濟新報的青年記者高橋龜吉到歐洲視察,他對於英國及法國國民能秩序井然地乘坐電車、公交表示十分感慨,同時,對於國際社會給予日本人道德心的負面評價也很是感慨。當時在日本,人們乘坐電車、公交時總是爭先恐後你推我擠,這種現狀遭到了他華人的指責,稱日本人公共道德意識低下。(高橋龜吉《<我的實踐經濟學>是如何誕生的》)當時的日本人在工作狀態方面,也和“認真”差了一大截。1920年,在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學習了工廠管理、並將管理技術匯入日本工廠的那個人,對日本工廠工人的態度做出了這樣嚴厲的批評。職工把不少時間花在上班前的準備上、工作中喜歡閒聊,監工的人覺得在休息室抽茶菸草就是工作。這就是日本的現狀。(橋本毅彥等《遲到的誕生》)除了工人以外,事務員也是如此。同樣是在1920年,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也對白領階層的消極怠工表示了不滿。近來,普通員工的工作狀態就是,早上來上班先跟同事閒聊、然後去抽菸去廁所,再見見來訪者,或者逛來蕩去無所事事,似乎在他們的字典中,沒有效率這倆字。(橋本毅彥等《遲到的誕生》)當時的日本人在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時不守秩序、工作也稱不上勤奮,這和如今一些發展中國家所受到的評價簡直如出一轍。直到昭和以後,日本人的認真特質才日益成熟甚至上升到了國民性,同時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大力肯定,而這並非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在學校教育的影響下,以及隨著軍國化、工業化程序的發展,“勤勞守序是美德”這樣的價值觀被灌輸到日本人腦中,之後才逐漸開始變得“認真”。日本人並不具有什麼“天生認真勤奮的國民性”,只是不得不認真的社會?組織結構(獎勵機制)醞釀出了認真這種特質而已。除了日本人以外,其他國家也存在這樣的例子。去過中國的人可能會有印象,中國出入境審查櫃檯處放置了一種頗有意思的機器,供出入境人員直接在現場對審查人進行評價。這臺機器有“非常滿意”“滿意”“時間太長”“態度不好”四個按鈕,可以用來收集每個ID號碼所代表的審查人得到的評價(銀行視窗等地方也有類似的機器)。如果評價過低,據說要按例受罰。這個機器放置前後的審查人態度變化曾讓我十分驚訝。在機器設定前,工作人員會把護照隨手一扔,而且表情倦怠,還會跟旁邊的人閒聊,態度很是惡劣,但在機器設定後,護照明顯受到了善待,還有人露出了微笑(並非是我遇見的審查人比較特殊,我還問過很多人,他們也是同樣的感想)。像這樣,只要組織結構合理了,就有可能使人們發揮出工作時的認真勁兒。正如家電等製造行業的技術被新興國家急速超越那樣,“認真勤奮=日本人”這樣的絕對性評價今後也會更加淡化吧。另外,我們在評價他國國民性時也不能太過武斷,說“**人就是不認真”之類的。我們日本人確立這種“認真形象”也至多才過去3~4代,根據今後社會組織的不同,也許又會迴歸到以前那種形象。

  • 2 # 老鯰魚1

    日本人的嚴謹與認真是多方面因素促成,大致說三個:

    1,向上的渴望。日本人被這個渴望煎熬了一千年,激發出了全民族的努力。相類似的,還有德意志。

    2,國土的狹窄。養成了螺螄殼裡面做道場的精益求精。

    3,武士道精神的薰陶。事關生死,來不得馬虎與潦草。

    當然,人的精力有限,關注了細節,也就忽略了整體。所以,日本人整體與個體的通病是 見小不見大。

  • 3 # 阿欣3808

    或許是人種不同,習性不同吧。或許是古時接受中華文明後,一直遵循沒有捨棄。或者徐福東渡時帶去的都是認真嚴謹的人才,這些的後代繁衍了日本。

  • 4 # 文子影像

    日本人的認真和嚴謹歸納如下:

    1、日本的超市很多商品做的非常的精緻。

    2、如果平時房間很亂,但是有客人要來訪的時候,會非常賣力的收拾的整整齊齊。

    3、對於很多細小的東西都有專門的分類標識。

    4、他們經常會在旁人都不會顧及甚至忽視的細節上較真,盡力做到完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惠朵衛生巾真的是完全沒有新增熒光劑嗎?